從轉變方式看中國發展四大著力點

時間:2010-03-22 11: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刻———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相互交織。這更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隨著轉變發展方式的共識正付諸行動,中國未來發展的四大著力點日益清晰。

  著力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2009年,中國粗鋼産量再創新高,幾乎佔了全球産量的半壁江山。但驚人的産量背後卻是一個發人深省的事實:這一年,必和必拓半年的利潤已經超過中國最大的68家鋼廠全年的利潤總和。鋼鐵工業正是當前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中科院日前發佈的《2010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指出,我國各種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加快結構性改革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是今後的首要任務。毋庸諱言,改變多年累積的發展慣性,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

  著力改善民生。這既是目的也是動力。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説,中國政府成功應對了金融危機的挑戰,但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在當前經濟轉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解決就業難題“收入分配也與就業相關,如果就業解決不好,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會更低,收入差距就會更大。”林毅夫説。與此同時,看病貴、上學難、安居難……一系列民生難題相互交織。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眾多民生難題的破解是一篇大文章。但隨著發展的成果讓更多的百姓共用,經濟社會發展必將從中得到不竭的動力。

  著力推進自主創新。要通過自主創新,變更多“製造”為“創造”。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雖然只是一字之別,但背後支撐的卻是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式:一種是以消耗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缺乏核心技術、附加值低的粗放式增長;一種是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獲取高附加值的集約式發展。

  “中國企業要走向世界,就不能停留在‘中國製造’的水準上,而必須努力實現‘中國創造’。”安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説,缺少訓練有素的技術人才,缺少市場導向的科研體制,缺少鼓勵創新的投融資環境,缺少健全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體系……眾多專家和企業家在總結當前“創造”之難時,也為推進自主創新點明瞭方向。

  著力深化改革。要通過深化改革破解制約轉變的“根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改變的絕不只是一組數字,比如三次産業的比例,居民收入在G D P中的比重,投資與消費的增速,萬元G D P能耗……更需要改變的是隱藏在這些數字背後的體制性因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改變傳統的G D P至上的發展思路,突出強調增長的效益和品質;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通過合理設置績效考評機制,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地方政府領導的政績相掛鉤;同時,要合理細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具體目標和評價體系,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變得有據可查。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必須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包括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的結構性改革。(陳二厚 陳玉明)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