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更實惠 “租房論”現實基礎在哪

時間:2010-03-12 11: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未來20年,房價還要漲”,這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的論斷。面對幾乎不可逆轉的房價上升勢頭,“80後”、“90後”們是先下手為強,然後負重前行?還是甘當租客,不背包袱輕裝上陣?對於這樣的問題,兩會上代表委員們也開始苦口婆心勸誡年輕人,租房比買房更實惠,千萬別著急買房。(《廣州日報》3月9日)

  代表委員們勸誡年輕人不著急買房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租房子省下來的錢可以用於學業進修或者改善生活,比如現在我們所買的房子,土地是國家的,只有土地上的房産才是個人的,70年之後怎樣還很難説,所以每個人也沒必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非要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有房子是不是生活就有尊嚴,代表委員們認為這也未必。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表示,“大學畢業生租40平方米的房子結婚生子就挺有尊嚴。”

  各種各樣的理由都在力挺“租房論”的可行性和實惠度。那麼,在年輕人看來,“租房論”果真如代表委員們所説的那樣有堅實的現實基礎嗎?

  不妨現實地“計較”一番。在一些二三線城市裏,租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一個月租金大概在500~700元。如果按揭購買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20年期限的房貸每個月還款大概也就是1000元左右。每個月交給房東500~700元錢,多少年後,自己的房子還是遙遙無期;而每個月交給銀行1000元左右,那至少這房子屬於自己。兩者比較,你説做出哪種選擇更為經濟?

  再來看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租房一個月的費用在2000元左右,房租與高得離譜的房價相比當然是“滄海一粟”。房租與房價沒法比,可是這房租又要佔收入的多大比例?樂觀點兒説,一個小白領一個月收入1萬元的話,這2000元的房租也佔了五分之一。這麼高的租房成本如何能不激發他們的買房夢想?

  其實年輕人也並不是不明白,從房地産市場未來的發展看,人人擁有房産並不現實。視野比較廣的年輕人還經常百度國外的居住情況:在西歐國家中,愛爾蘭有82%的人住在自己房子裏,西班牙有80%的人住在自己房子裏;然後依次是比利時、希臘、義大利、英國、挪威在70%上下。法國自有住房的比例約50%,而荷蘭則只有45%,瑞士更少,只有30%的人住在自己買下的房子裏。

  但是請注意,國外年輕人租房的現象確實不假,可國外的租房成本相對比較低。在莫斯科,很多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福利房裏;在新加坡,八成居民通過政府解決住房而不是通過市場。而在中國,年輕人是很難租到廉租房的,不説那些固有的傳統觀念,單單是相對高昂的租房成本,就完全可以催生並強化年輕人的購房衝動。

  “租房論”不是不可以提倡,前提是政府必須擴大廉租房的覆蓋範圍。兩會上也有政協委員提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從制度安排入手建立起房地産租賃市場的秩序,在此基礎上用政策鼓勵年輕人住房租賃消費。”“政府應當逐步擴大廉租房政策體系的覆蓋範圍,將外來工、異地大學畢業生(蟻族)等群體納入廉租房政策體系,切實實現該政策的社會公平性。”

  這些“藥方”開得確實沒錯。只有當這些前置條件都能很好實現時,“租房論”恐怕才能真正被人們所接受。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