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三 “煤強電弱”能否反轉
今年冬季,我國煤炭供求矛盾一再加劇,煤價節節攀高,煤強電弱的談判局勢已然確立。不過,電企與煤企的爭鬥,顯然不會就此結束,同樣作為“國家隊”,電企還有哪些絕招沒有施展出來?
【正方】 煤企更強勢
林伯強:煤企手握能源好談價
總體上看,由於煤炭資源屬於一次性的石化能源,不具備再生性,特別是我國火力發電佔絕大比例的情況下,電企所能發揮的空間比較有限。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煤電之間的博弈,恐怕煤企都將佔據優勢地位。當然,電企也可以適當參股、收購煤企,加大對煤炭産業的控制,變得相對主動。
姚江:電企“走一步看一步”
讓電力企業擔憂的是,隨著煤礦整合範圍擴大,煤炭供應偏緊的局勢還將持續下去,而市場煤價的上漲可能如脫韁野馬。如何應對煤價上漲,成為火電企業2010年“火燒眉毛”的事情。電企在與煤企博弈價格無望的情況下,不得不被動等待煤電聯動。煤電矛盾的向下傳導,將直接對電價改革形成逼宮之勢。
此外,今年的談判大背景也已經決定了電力企業的弱勢地位。正是這一背景,迫使電企在今年的煤電談判中沒有過多地與煤企“討價還價”,尤其是實力較小、自知頂牛無效的電企“乖乖”地簽訂了合同,接下來的路“走一步看一步”。也有電企選擇暫且妥協、先簽再説,理由是“實在不行,政府不會眼看著電廠缺煤停機”。
【反方】 電企也有招
戚宏森:電價市場化是“終極解藥”
煤電矛盾的“終極解藥”是被寄予厚望的電價改革方案。國家電監會權威人士透露,目前該方案已經完成第一輪徵求意見,正在緊急調整過程中。煤電矛盾積壓日復一日,業界期盼這一“終極解藥”儘早出爐。
造成煤電矛盾的關鍵不在於煤,而在於電,正是由於電價實行政府管制,煤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無法順利轉移。現在,煤電價格要完全市場化了,為了不至於加劇煤電矛盾,電價市場化改革必須同步跟進,甚至電價的市場化改革要走在電煤價格完全市場化之前。
宋亮:電企三招“風水輪流轉”
在這場電、煤博弈中,電企不是坐以待斃。一方面,電力企業向上游延伸,開始並購煤企,獲得量價較穩定的煤炭;一方面,開始橫向整合,大企業兼併小企業,大企業與大企業進行聯合,大大提高電力企業的集中度,增強與煤炭行業、電網企業的博弈、談判能力;再者,電企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加快新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減少對煤炭依賴程度。
因此,煤炭大規模整合,或將成為電力企業向上述三方面快速推進的一個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