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酩:並不突然的貨幣政策“拐點”

時間:2010-01-18 10:09   來源:人民網-經濟頻道

  1月12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佈從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決定,立時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關注,一些人似乎還有點驚愕,認為“變化來得太突然了”。筆者對此卻不認同,恐怕對於所有人,包括那些“驚愕”者在內,央行的這一決定,其實並不突然,不過是等了一段時間、比預期略早落下的那只“皮靴”而已。而次日的股市大跌,實在是有些反應過度。

  從好幾個月前開始,人們就從飆升的股市和瘋狂的樓市中看到了滔天的資金巨浪。許多人在充分享受沖浪歡樂的同時,內心實際已經開始暗暗“打鼓”,萌生了對流動性過剩的擔憂,而且是越來越重。在經濟界,類似“防止貨幣過於寬鬆”、“不能把適度寬鬆搞成過度寬鬆”、“制止大量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警惕資産泡沫引發新一輪通脹”等呼聲,更是不絕於耳。儘管有關方面不斷強調要“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絕大多數飽嘗了資金寬鬆甜頭的人士並沒放下“懸”著的心。而一個多月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新加的“尾碼”--“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更是擴大了人們對“退市”、“調整”的想像空間。因此,如果説連發數道“金牌”調控房地産市場,是“提高政策針對性”的實際體現,那麼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無疑就是“提高政策靈活性”的具體行動了。

  是什麼促使央行“提前”出手,實施了這一“靈活性”?是市場出現的“最新情況”。有報道説,消息人士透露,新年第一週,銀行貸款竟然猛增了6000億元!照此推算,1 月份的增長肯定突破萬億;整個一季度的資金將“極度寬鬆”,從而導致通脹壓力加大、資産泡沫加劇、樓市繼續失控,等等。此外,延續去年經濟強勁反彈的勢頭,有專家預測,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長將會達到11%。顯然這是個讓人既喜又憂的數字。人們不禁要問:難道剛用出吃奶的力氣“保增長”緊接著就要“防過熱”不成?至於“週邊”,也是變化不斷,歐洲一些國家“退市”的意願日趨強烈,澳大利亞等國則已付諸行動,就連最“遲鈍”的美國最近也不斷有令人樂觀的資訊傳出。面對這些內外“新形勢新情況”,如果沒有“見微知著”的眼光,依舊堅持“按既定方針辦”,那就真要走進“不審勢即寬嚴皆誤”的歧途了。而新年第一週的“6000億”,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果斷出手的“發力點”。

  其實,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 個百分點,只涉及約3000億資金,相對以十萬億計的巨大存貸額,分量甚微。因此,原本的貨幣環境並未發生即時改變,寬鬆政策也未叫停,資金市場寬裕的實際狀況還會持續。股市只大跌一天,之後迅即走穩的事實,就清楚表明,這一決定目前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心理層面的。但儘管如此,對這一舉措的標誌性意義卻不能忽視。筆者贊同多數專家做出的解釋,雖然本次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幅度不大,但這是“加息的預先信號”,是“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的緊縮貨幣政策的後續”。可以確定,針對“新形勢新情況”的政策微調舉動,會接踵而來。

  央行上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是在2008年6月,之後的1年多時間裏,中國與世界一起遭遇了劇烈的經濟動蕩,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正是中國應對危機、克服困難的一個重要方略。如今,雖然危機仍未完全結束,影響經濟穩步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最艱難的階段已經過去,新的矛盾和問題日漸增多。各國都在加緊醞釀“後危機時期”的新思路、新方案,中國也不例外。新形勢新情況,呼喚新變化新舉措,只有以變應變,才能避免大起大落,保證經濟的巨艦順利闖出激流險灘,平穩駛上健康發展的航道。

  雖然“拐點”顯現,並不等於急劇“翻盤”,但“變”畢竟是開始了。但願人們能夠認清調整的滯後效應,未雨綢繆,主動適應市場環境的漸變,積極探索優化結構的新路子,努力提高資金整體使用效益,把經濟運作方式和經濟品質推上新高度。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