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工資被“雙控”會不會有如輕風拂過?

時間:2009-11-09 16:27   來源:北京晚報
  本週,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國資委將要對中央企業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以期縮減壟斷企業的高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是實行“雙控”:一個是工資總量的控制,另一個是每人平均工資的控制。

  所謂的“雙控”,目的在於調整行業間及行業內工資差距。那麼,為什麼要調整工資差距呢?全國政協委員宋曉梧曾表示,我國行業收入差距最高與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行業收入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擴大到了11比1。而這種差距約1/3是壟斷因素造成的。

  幾年前曾有報道,一個電力行業的抄表工年薪10萬元,輿論頓時譁然。網友也將國資委管轄下的煤、電、油、運等行業,形象地稱之為“十二豪門”。曾有人測算,2006年“十二豪門”員工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準的3到4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達到每人12萬元。

  在行業壟斷下,誰握著壟斷權,誰掌控了壟斷資源。那麼,誰的工資福利就會水漲船高,這已是現有工資分配秩序的一個“潛規則”。

  壟斷成為工資差距病因所在,壟斷行業的高收入,毫無疑問地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加之金融危機,經濟不景氣,央企的利潤下滑消息便從坊間傳出。然而,相對於不景氣的經濟,央企員工的薪水、尤其是高管的薪水、紅利等居高不下,在這個敏感時期,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央企們的直接管理者國資委坐不住了,開始對央企薪酬制度大膽改革,“工資總額預算管理”隨之浮出水面。

  根據國資委的説法,“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就是指企業按照國家收入分配政策規定和出資人的調控要求,圍繞企業發展及企業需要支出成本,對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和工資水準做出預算安排並進行規範管理的活動。

  對於此項規定,局外人拍手稱快,當事人卻一頭霧水。除了“工資總額”,“每人平均工資”也成為“雙控”的關鍵詞之一,這不免讓人疑惑,每人平均工資怎樣控制?比如一個企業,每人平均工資5萬元,其中必然包括高管和普通員工。而公司高管以及上級公司管理者,收入卻遠遠大於每人平均的數字,可以説在每人平均工資水準之上的一部分就是從普通員工頭上“剝削”來的。落到普通員工的頭上也只是空頭支票,只不過空戴了高收入的帽子。央企的當事人們開始搖頭嘆息道,平均工資的控制,我們這些小人物會不會不幸地“被每人平均”了呢?

  而局外人更加關心的是,國資委的“雙控”能管用嗎?想讓規定不成一紙廢令,讓它起到應有的作用,就要有人來管,那麼誰來管,怎麼管都是問題。“雙控”假如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那麼可能會出現形同虛設的局面。現在的一些央企,一個主要的弊端就是由於沒有市場競爭,從而導致企業監督、自律缺失。如果監管部門對央企的管理與以前一樣,“雙控”可能像一陣風輕輕拂過,不會産生多大的震動。

  因此,只有加大監督力度,“雙控”才能發揮功效。這樣的監督在企業內部和外部都應存在,企業內部靠企業員工、工會,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都應對如何雙控有發言權和知情權。調整行業內的收入水準每個員工都是當事人。

  但是也會有央企員工提出意見,央企只要效益好、利潤高,員工的收入高點也是正常的。但誰都知道,央企們的高收入、高福利皆來自於壟斷性。所以相關部門對其收入進行監控亦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最有成效的方式,相關部門出面定期監管,時不時地查查賬,審計審計支出,都能對企業形成監督作用。這樣雙管齊下,被“雙控”下的央企工資可能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