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不妨接過格力的“槍”

時間:2009-11-06 12:50   來源:武漢晚報
  最近,廣州格力空調因為低價投標落選,懷疑政府採購舞弊,將作為監督機關的廣州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這件事恰好暗合了許多人對政府採購“水很深”的“陰暗”想法,不少網友對格力敢於向政府叫板而叫好。面對政府採購不透明、招標有黑幕的質疑,和公開評審專家名單等要求,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主任林志斌稱,不公開評審專家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保密評審專家身份有利於公正招標。格力則回應,不公開評審專家怎知無利害關係。

  原來在2008年底,廣州市番禺中心醫院一項“空調設備及安裝”採購項目的投標中,報價1707萬元的廣州格力空調敗給了報價2151萬元的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便宜400萬元卻未中標,“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成為此次質疑的一大理由。

  另一個焦點是,格力在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後,由於報標文件的“文字錯誤”,由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邀請原評標委員會進行了復審,復審過後格力失去了中標的機會。“同一群評委就同一個問題得出了兩次不同結果”,是格力與網友們質疑招標有貓膩的第二個理由。

  實際上,在競標過程中,並非低價就一定能中標。就好比許多人去應聘一個工作,你提出一個月只要500塊錢,別人要1000塊錢,但單位也要仔細考察你能否勝任才行。花錢儘量少,是政府採購的標準之一,而非唯一標準。但是,在復審中由同一群人來當評委,就難免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間,為了避嫌,一般應重新在專家庫裏隨即抽取一次。另外,在格力投訴時,採購方不僅沒有暫停採購活動,反而早已與廣東石化簽署合同。這種舉動也耐人尋味。

  俗話説,生米煮成熟飯,告狀還能挽回什麼呢?對格力而言,他要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對納稅人而言,交給政府的錢用到哪,是不是物有所值,有沒有徇私舞弊、貪墨節流,也是一個很好的考證時機。悶鍋煮飯時不好揭開蓋子,飯煮好了總可以驗驗成色吧?對手的實力是不是更強,專家有沒有利益勾聯,此時都可以有限度地公開。政府採購法裏只是説採購完成前不能洩露評審專家的資訊,現在既然都簽了合同,為何不能公佈出來打消人們的疑慮呢?

  政府採購行為儘管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卻很少有機會以清晰的面目進入普通人的視野。政府的財政到底透不透明,採購流程合不合法,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意義,對納稅人監督政府的口袋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講,納稅人不妨接過格力的“槍”,把質疑進行到底。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