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本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

時間:2009-10-16 09:07   來源:京華時報

  一個污點一生相伴,的確有點殘酷、有點不公。“徵信”這個詞對咱老百姓來説的確有點陌生,一個小疏忽就會“失信”。銀行信用卡推銷員來個巧舌如簧,避而不談客戶義務和違約後果,沒有啥提防的消費者難免一不小心就著了道兒。 

  用5年的誠信換來“新生”,此舉的確參照了國際慣例,從道理上講沒啥不妥,不妥的是有些人因此把這作為“規避風險”的途徑,還是拿誠信不當回事。

  市場經濟本該就是信用經濟。但是中國卻有一句古話“無商不姦”。其實,一時的姦猾並不可怕,怕的是根本沒有信用這根筋,更沒有榮恥感這顆心。有些人更是放出大話,要信用、去污點,花錢就行。信用也能提斤按兩在市場上隨處叫賣。可見張狂!我想,新的《徵信管理條例》出臺,最大的亮點倒不是消除污點記錄的問題,而是要打擊這些根本沒有榮恥心的無恥之徒。

  筆者曾在美國目睹過信用這把魔杖的魔力。它不僅是斬斷騙子黑手的利劍,也是公民生存安全的盾牌。一踏上美國國土,一人一個社保號碼,你的吃喝拉撒睡全部記錄在案、有據可查。一旦你駕車喝個酒、電話欠個費、繳稅不積極、信用卡忘了還,甚至你虐待了動物什麼的,都會留下污點,那麼在你買房買車入學或者想幹其他啥事的時候,鍵盤一敲,你都無處可遁,乖乖接受懲罰。沒錢可以,沒信用,你寸步難行。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必衰。看上去,你今天當了回失信的“小丑”,從別人身上揩了點油,其實,成本和風險是全社會的,無信用人人不安全。這麼多年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國也該到了不得不建設信用基礎的時候了。(付瑞生 摘編自《錢江晚報》)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