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十年“登陸”夢圓 臺啤“大陸行”依舊路漫漫

時間:2009-06-24 10:29   來源:華夏經緯網

東快網

  近日,在臺北舉行的“2009年兩岸商標論壇”上,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付雙建親自將“臺灣啤酒”商標註冊證書交給臺灣煙酒公司董事長韋伯韜,臺啤歷經十年的聯姻大陸夢終於實現了。臺灣煙酒公司正打算與大陸光明集團合作,力拼臺啤首年在大陸銷售至少新台幣5億元。臺啤“登陸”後面臨哪些問題?其預期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面對大陸的競爭對手,臺啤該怎樣突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和業者。

  回顧 十年“登陸”夢終實現

  臺灣啤酒,簡稱臺啤,隸屬於臺灣煙酒公司。由於臺灣啤酒行業厲行嚴格的專賣制度,嚴禁私人插手這一領域,臺啤很長一段時間內壟斷了臺灣的啤酒消費市場。1999年,臺灣啤酒市場開放;2001年,臺灣加入世貿組織,臺啤的保護制度被正式打破;次年,大陸著名的青島啤酒入臺,短期內取得不俗的成績。臺啤的市場份額由此也逐漸下降到不到八成。為解決産能過剩問題,臺啤決定走出島內,而擁有龐大消費市場的大陸自然是其首選。

  然而,臺啤的“登陸”之路卻非常坎坷。早在1999年,臺灣就向大陸有關部門申請註冊 “臺灣啤酒”的商標,但幾次都被駁回。這並非是大陸有意刁難,事實上,同是臺灣品牌的“長壽煙”與“金酒”都先後在大陸順利註冊。對此,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給出的解釋是,根據1982年版《商標法》,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不能用做商標。

  事實上,大陸為了能讓臺啤順利註冊商標,也多次幫忙出謀劃策,如建議用 “臺灣煙酒公司”的英文縮寫註冊,後來又用“臺啤”來申請,無奈與瀋陽一啤酒品牌重名而作罷,最後仍回歸到用“臺灣啤酒”,並於今年獲得成功。

  “這是大陸的善意表示,也是兩岸相關部門深入溝通、交流的結果。”暨南大學臺研所的王鵬博士表示,這表明臺公營事業赴大陸投資的限制正逐步取消。十多年來,臺啤在大陸沒有商標,只能用“TTL”代號通過小額貿易方式進入大陸。現在臺啤如願取得商標,今後便能大規模進軍大陸市場。

  前景 “登陸”後所遇挑戰不少

  臺啤相關人員分析,大陸的啤酒市場年銷量近4000萬噸,約是臺啤年産量的100倍。臺啤若能在某些關鍵區域取得1%的佔有量,就有驚人的收益,而廣東、福建就是臺啤在大陸“攻城略地”的首選。

  面對志氣不小的臺啤,福建的啤酒生産商卻沒有發出“狼來了”的呼聲。雪津啤酒駐廈門辦事處的陳先生表示,臺啤的價格要比大陸啤酒高出一兩倍,這讓他們不會有太強的競爭力。據悉,臺啤“登陸”初期,為降低成本,封裝選用價格較低廉的易拉罐,而非玻璃瓶。價格雖比臺灣要便宜一些,但仍需六七元人民幣。王鵬博士指出,臺啤“登陸”時,還要加收30%的稅收,這也讓其價格居高不下。

  記者走訪廈門的家樂福、好又多等幾家超市的煙酒專櫃,相關負責每人平均表示,臺啤價格偏高,將來會 “謹慎”上貨,量也不會很大。

  負責雪津行銷的陳先生接著指出,廈門市場上目前有雪津、青島、惠泉等啤酒品牌,競爭比較激烈,市場近乎飽和。而且消費者習慣喝某種啤酒後,會對其口感形成依賴,想讓他們接受一種陌生品牌,一開始應該比較困難。當然,不排除一些對臺灣文化好奇的人,會試著品嘗。一些臺灣媒體也指出,臺啤是傳統的德國口味,濃度高、偏苦,閩粵地區與臺灣雖然飲食習慣相似,但該地很多人喝起來恐怕還是不習慣,要推廣應該有不小的難度。

  兩岸行銷環境的差異,也是臺啤“登陸”的一大挑戰。王鵬博士指出,在臺灣,臺啤常採取招標、交納保證金的形式與代理廠商進行合作,假若對方不能完成銷售任務,就會被沒收保證金。而在大陸,則是銷售商採取包場的形式。相比起來,臺啤在大陸有著比臺灣更大的銷售壓力。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