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今年以來經濟運作態勢總體良好

時間:2011-08-30 08:26   來源:發改委網站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作新變化新情況,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促和諧,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經濟運作態勢總體良好

  在各項政策作用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6%,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增長9.7%和9.5%,與去年三、四季度9.6%和9.8%的增幅大體相當。

  工農業生産穩定增長。夏季糧油獲得豐收。針對乾旱和洪澇等嚴重自然災害,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災減災和農業生産工作,及時出臺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形勢繼續向好。夏糧總産量達到2525億斤,比上年增加62億斤,其中冬小麥連續8年增産;夏收油菜籽産量1264萬噸,增産18萬噸;早稻總産量有望比上年增加;夏糧、早稻的豐收為實現全年1萬億斤糧食預期目標開了個好頭。據有關部門農情調度,今年秋糧種植面積11.57億畝,比上年增加700多萬畝,長勢總體好于去年。糖料、棉花生産形勢較好,蔬菜、水産品産量繼續增加。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從去年下半年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幅基本穩定在14%左右,今年前7個月同比增長14.3%;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8.7%。

  國內外需求保持較快增長。受部分刺激消費政策退出的影響,前7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8%,增幅雖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高於年初預期目標0.8個百分點。服務消費增長較快,旅遊、文化等消費持續旺盛。在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的同時,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增長25.4%,民間投資活力增強,增幅達到34.2%;製造業投資增長較快,增幅為31.8%。對外貿易較快增長,前7個月進出口總額增長25.1%,其中進口、出口分別增長26.9%和23.4%,外貿順差同比減少72.7億美元。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加大,在上半年的經濟增長中,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分別拉動經濟4.6個和5.1個百分點。

  (二)價格調控總體有效

  物價、房價問題各方面都高度關注。今年以來,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保障供給與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結合,堅持短期應急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多措並舉、綜合施策,調控效果逐步顯現。

  物價總水準漲勢趨穩。圍繞遏制物價過快上漲,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完善糧油收儲政策、建立城市蔬菜儲備制度,以及運用儲備吞吐、跨區調運和進出口調節等措施,確保市場穩定供應;通過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等政策工具,促進貨幣信貸增長向常態回歸;通過完善鮮活農産品運輸綠色通道、開展公路收費專項治理和農超對接等,進一步降低流通成本;通過嚴肅查處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輿論引導,穩定市場預期。目前各項政策措施正在發揮積極效應,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4.7%,增幅比上年末回落5個百分點;前7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5%,其中翹尾因素影響3.3個百分點。為有效減輕物價上漲對困難群體生活的影響,各地及時發放了價格臨時補貼,有23個省份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收窄。房地産調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差別化的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得到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在40多個城市實施,全國各城市均制定並公佈了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加強市場監管和專項檢查,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行為。目前,一些城市房地産市場已出現降溫跡象,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6月份下降的城市有14個,持平的有17個。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

  各地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並充分運用市場環境趨緊的倒逼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化壓力為動力,主動轉方式、調結構。

  自主創新步伐加快。科技投入進一步增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全面推進實施。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繼續完善,依託重點骨幹企業建立了9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0多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汽車、鋼鐵等56個産業技術創新聯盟試點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示範範圍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進展順利。啟動實施科學家工作室試點,依託重大科技項目、基地和平臺,積極推進落實“千人計劃”。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一批研發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的産品和技術逐步進入市場。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持續增長,前7個月國內發明專利受理20萬件,同比增長43.9%;國內發明專利授權6.2萬件,增長50.7%。

  産業結構進一步升級。前7個月,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比全部工業快1.9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水電、風電、生物質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1360萬千瓦,佔全部新增裝機的近40%;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試點示範力度加大;下一代網際網路實驗網全面實施,物聯網、雲計算試點示範開始啟動。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繼續實施。在國家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下,跨地區跨行業的兼併重組繼續趨向活躍,生産要素配置繼續優化,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工作繼續推進。為應對生産經營環境變化,很多企業加大了研發高端産品、開拓細分市場和延伸服務的力度,積極開展管理創新,加強品牌和行銷網路建設。服務業運作總體平穩,資訊、創意、諮詢、設計等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軟體業務收入上半年增幅達到29.3%;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深化。

  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積極推進。“兩高”和産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勢頭得到抑制。前7個月,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17.2%,增幅低於整體投資8.2個百分點;成品油出口量下降8.6%,電解鋁、鋼材出口量分別增長2.8%和2.3%。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繼續推進,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深入實施,上半年推廣節能汽車180多萬輛、節能空調1800萬台。污染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900萬噸,新增燃煤脫硫機組1.07億千瓦;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省份從去年的8個增加到17個。全面啟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工作,出臺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對鉛酸蓄電池企業開展專項督查,停産整頓了一批環境違法企業。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進展順利。

  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發佈實施。支援民族地區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全面推進援疆工作,制定對口支援西藏、青海省藏區的指導意見,出臺了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和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區域産業轉移更趨活躍,一大批企業將生産基地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前7個月,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8.1%和30.5%,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7.3%和29.2%,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國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0.9個和1.7個百分點。

  (四)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圍繞推進解決經濟運作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工作力度。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改革邁出新步伐。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範圍進一步擴大,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繼續提高。成立了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專門從事國有資産經營和管理。廠辦大集體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使其與主辦國有企業徹底分離,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出臺了電網企業主輔分離改革方案,積極組建兩個綜合性電力建設集團公司。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發佈實施,明確了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離的改革要求。

  資源性産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取得新進展。出臺了上網電價和非居民用電銷售價格調整方案,進一步理順了成品油價格關係。推進航空煤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出廠價格逐步實行市場定價。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價格形成機制,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繼續推廣完善。西部地區資源稅改革試點進展順利,資源稅暫行條例加快修訂。

  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社會廣泛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將於9月1日實行,中央財政預算公開範圍進一步擴大、內容更加詳細,個人住房徵收房産稅的改革試點啟動實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清理規範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發佈實施,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獲准以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商業化轉型、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制改革深入推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獲得批准。

  醫藥衛生、文化體制改革得到加強。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以上,超過80%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基本藥物制度覆蓋了98%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已接近全年目標。69個城市開展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國164個縣(市)先行啟動了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全科醫生制度開始建立。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目前已有近600家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其中整合組建的50余家企業成為演藝領域的龍頭企業,非時政類報刊社轉企改制工作開始啟動。

  (五)城鄉居民生活水準持續提高

  今年以來,更加注重適應社會形勢變化的新要求,加大對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就業和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通過加大財稅、金融、就業服務等方面的支援力度,就業形勢繼續向好,重點群體就業狀況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5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9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3%。截至6月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控制在年初預期目標以內;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簽約率略高於去年同期;外出務工農民16244萬人,同比增加521萬人。在就業增加、工資上調和農産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下,城鄉居民收入增加較多。上半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3706元,同比實際增長13.7%,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6.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以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啟動為標誌,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全面建立。截至6月底,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新增人數已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工傷保險新增人數達到全年目標的79.4%;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超過1.9億人,有9個省份已經實現新農保制度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第7年上調。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有14個省份全面建立高齡津貼制度;國家進一步提高了優撫對象撫恤標準;孤兒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有27個省份確定了孤兒供養標準;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繼續加強,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大。為保質保量完成今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的目標,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目標責任,優先安排土地供應,多渠道籌措資金,抓緊完善相關制度,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目前,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等任務已全部分解落實,相配套的用地計劃全部下達,中央安排的補助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債券發行、銀行貸款、土地出讓收益等籌措資金的渠道已經建立。截至7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和各類棚戶區改造住房開工建設721.8萬套,開工率72%。

  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按照教育經費法定增長的要求,進一步增加公共財政教育投入,積極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義務教育經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經費等得到較好保障。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等工程建設繼續推進。有1167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比上年增長12.7%。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館、博物館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進。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全面展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擴大到10項。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繼續加強,70%以上的地區擁有了達標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流動人口免費計生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低生育水準繼續保持穩定。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措施得到較好落實。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