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次沿海開發戰略正實施 海洋經濟全面佈局

時間:2011-08-15 09:52   來源:半月談

  7月20日,廣東省發改委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實施《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至此,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提及的魯、浙、粵三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全部落定。加上前不久批准設立的第四個國家級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標誌著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國海洋經濟進入全面佈局、加速發展階段。那麼,海洋經濟的內涵是什麼?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半月談記者專訪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劉容子。

  深耕海洋:我國海洋經濟全面啟動

  半月談:什麼是海洋經濟?它包括哪些內容?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歷程和現狀如何?

  劉容子:海洋經濟是在最近20年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國民經濟的領域,在每個國家和各個階段是不一樣的。在我國,海洋經濟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國務院發佈的第一部《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綱要》裏明確的,簡單地説,海洋經濟就是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形成的各類海洋産業及其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

  海洋經濟總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主要海洋産業,另一方面是相關經濟活動。主要海洋産業現在有12個,包括海洋漁業、海洋運輸業、濱海旅遊業以及新興的海洋能利用、深海採礦等産業;相關的經濟活動有20個,包括海洋調查、海洋環境保護、海洋預警預報等。

  我國海洋經濟真正形成只有十幾年。在此之前,我們主要是部門管理的一些涉海産業,比如漁業裏的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業裏的海洋運輸業、油氣裏的海洋油氣業等。過去海洋經濟規模很小,但最近10多年發展的態勢非常猛,海洋經濟的産值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有的産業增速達到20%以上,整個海洋經濟的增長速度快於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我國海洋經濟生産總值為3.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約為9%。其中主要海洋産業産值佔整個海洋經濟的比重約為40%,相關經濟活動佔60%。

  半月談:“十二五”規劃提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並將其作為轉型升級、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認識海洋經濟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劉容子:“21世紀是海洋世紀”,這是2001年在聯合國正式文件中提出來的。因為海洋既是資源,又是通道,人類越來越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在我國,一系列數據也可以説明,國民經濟正在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海洋。

  正因為如此,我國海洋經濟佈局不僅僅是山東、浙江、廣東幾個點,而是整個沿海地帶。從北往南看,包括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渤海新區、江蘇沿海經濟帶、福建海西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加上今年批復的三個省的規劃和成立的舟山群島新區,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帶狀和點狀空間佈局基本成形。

  30多年來,沿海地區發揮海洋區位優勢、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引領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認為,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施了第一次沿海開發戰略;現在,隨著海洋經濟的全面佈局,我國正在實施第二次沿海開發戰略。應該從這個高度來認識海洋經濟的重要意義。

  半月談:今年以來,我國已先後批復山東、浙江、廣東發展海洋經濟,這幾個地方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在哪?會不會出現重復建設、惡性競爭?

  劉容子:應該説,3個省份各有特色和優勢。首先是山東,稱為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半島和藍色兩個方面,就是説不僅僅發展海洋經濟,還要陸海統籌發展。現在,無論是勞動力要素、生産資料要素,還是空間要素、技術要素、政策要素,在海陸之間都存在著分割。拿海洋污染來説,環保局不下海,海洋局不上陸,沒法統籌。因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要重點探索一種新的機制,使各類要素在陸海之間建立關聯,統籌發展。

  然後是浙江,主要是舟山新區。舟山作為一個地級市,經濟總量並不大,但它區位優勢明顯——位於我國東部沿海的最前沿,又處在我國海岸線中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舟山新區發展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海島開發。海島是重要的海洋經濟帶,我國海島法已正式生效,舟山海島多,海島的科學開發利用要靠舟山來試驗示範。二是新能源建設。浙江是經濟大省,但能源短缺,每年鬧“電荒”浙江都受影響。因此未來舟山要重點發展能源産業,包括海洋新能源的開發。

  最後是廣東。廣東作為一個大省,海岸線較長,海洋資源類型豐富,海洋經濟産業齊全,産出也一直是全國的排頭兵,未來應該是綜合發展。

  總體來看,國務院先後批復的三個海洋經濟試點規劃還是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只要發展得當,就可以儘量避免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

  半月談:我國發展海洋經濟面臨的制約因素有哪些?

  劉容子: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資源環境的制約。比如海岸線資源,目前我國1.8萬公里海岸線中有接近1萬公里已經人工化了,人工化海岸超過了一半。這個數字,20多年前我們還不到10%,這些年發展之快超乎想像。天然海岸線是一種特殊的資源,如今已到了稀缺的地步。

  第二,技術裝備的制約。我國造船總量雖然是世界第一,但高端船舶製造我們還不如日本和韓國,還有一些船上的裝備,我們也要靠進口。如果我們進一步發展海洋經濟,到海洋更深更遠的地方活動,必須依賴先進的工具,如一些特種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在這方面,我們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第三,體制上的一些問題。在管理體制上存在“九龍治海”問題。海上有很多支隊伍,邊防、交通、漁業、海監等等,這麼多隊伍各管各的,權責不清,給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不利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和最優使用。而國家海洋局目前協調力度不夠。對一些違法行為,國家海洋局只能跟蹤、監視、取證,無權進行強制性的管理和索賠。

  半月談:如何在開發利用海洋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劉容子:這是我最擔心的問題。海洋自然環境很特殊,而人類對它的認識還很有限。現在許多地方在利益驅動下,大範圍地填海,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影響極大,改變了海洋的水文狀況和動力條件,可能帶來無法預測的災難。這是我們發展海洋經濟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我認為,要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應適當放慢腳步,特別對於填海、海岸人工化要十分小心,應當通過一段時間的檢驗,看看大海的反應。其次應有科學的規劃和論證,絕不能像現在有的地方那樣,拿著地圖圈一片海域,就開始開發建設。最後還應有嚴格的管理辦法。與建設用地一樣,現在每年建設用海也有指標,但執行的力度遠遠不夠。我建議,應該像保護耕地一樣,設定一條建設用海的紅線,不能突破。(《半月談》2011年第15期/記者 高遠至 / 實習生 張文娟)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