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加進口拉動全球經濟 鼓勵出口轉向平衡

時間:2010-12-13 11: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到12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運營18年過境運輸突破40萬標箱。圖為一艘大型集裝箱船舶停靠在連雲港(江蘇)港口集裝箱碼頭。王健民攝(新華社發)

  2010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6%,明顯呈現出放緩的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中國經濟增長幾乎佔世界經濟增長的1/5,而中國的購買力佔世界總購買力的1/4。世界煤炭研究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煤炭消耗量佔全球消耗總量的46%,同時也消耗了世界上相同份額的鋁和鋅,而在粗鋼的消耗方面更是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總量的兩倍。今年中國對於手機的需求量將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

  全球對華出口日益擴大

  本報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的市場需求拉動了周邊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特別是帶動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砂等大宗産品價格快速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初級産品進口價格水準累計上漲幅度已高達37%。剔除價格上漲因素,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物量實際增長23.8%,明顯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進口增速,各主要經濟體對中國市場出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提高。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近日透露,目前我國已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出口市場,2009年我國是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東盟、巴西、南非等國第一大出口市場,是美國、歐盟、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場,這些國家對中國出口在其總出口中所佔比重,在今年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中國努力降低貿易順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資訊中心主任張軍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已意識到進口的重要性,從原來的“鼓勵出口限制進口”政策逐漸轉變到現在的“倡導貿易平衡”政策。2010年,中國政府在進口通關方面加大了便利化程度。

  從商品結構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中國進口中工業原料、資本品所佔比重較高,而2010年,出於平衡貿易的目的,汽車及零配件的進口金額和數量出現較高幅度的增長。其中,大部分汽車及零配件均來自以美歐為主的發達國家,這為解決雙邊貿易失衡提供了支援。

  根據海關公佈的數據,截至2010年10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3934.1億美元,同比增長36.3%,其中:出口12705.9億美元,增長32.7%;進口11228.2億美元,增長40.5%。進口增速高於出口的增速,這對於降低貿易順差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於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國作用至關重要

  據張軍生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適時的經濟刺激政策為中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保障。雖然遭受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影響,中國依然實現了快速的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的背後是資本貨物、工業品的大量需求,這些貨物的進口對於拉動發達國家和新型工業化國家的出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中國工業化大生産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對於以資源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好消息。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日前的一次演講中認為,當前的世界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髮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是世界經濟出現放緩,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是快速的。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