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等數據即將公佈 本週末迎加息敏感窗口

時間:2010-12-07 09: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家統計局13日將公佈11月CPI等經濟數據,不少市場人士預期11月將見年內CPI漲幅高點。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屆時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具體內涵將更加明朗。參考央行此前在CPI公佈日之前加息的“慣例”,本週末前後將迎來一個政策敏感窗口。

  分析人士認為,近期尤其是兩周內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也有觀點認為,央行對年內再次加息仍將持謹慎態度。

  CPI持續走高增大加息壓力

  10月,央行在CPI等經濟數據公佈前啟動了加息按鈕。由於11月CPI數據將於13日公佈,考慮到央行在加息決策上慎之又慎,本週末前後可能是年內最後一個加息敏感窗口。

  今年以來,在成本推動和輸入型通脹的共同作用下,CPI持續走高,已連續10個月出現實際負利率。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預計,11月份CPI漲幅為5.1%,12月將有所回落,但明年春節前後CPI漲幅壓力仍然很大,本週末加息概率很大。

  “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定調,貨幣政策轉向‘穩健’,這一轉變更多應體現在利率方面”,李慧勇説。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11月CPI漲幅將達4.8%左右。這一變化已完全背離CPI的正常季節波動規律,呈現出食品和非食品同漲態勢。預計明年上半年甚至全年,CPI都可能持續高企。面對持續向上的CPI,需要以加息來表明監管層堅定的反通脹決心。

  “不一定是本週末,我們預計7日到18日都有可能”,魯政委表示。

  持央行對加息保持謹慎觀點的人士則認為,已經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還需觀察。為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政策祭出“組合拳”,除了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次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外,近期發改委等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日前指出,12月CPI漲幅不會“破五”,而且會低於11月。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央票利率持續走穩,顯示央行意在維持利率穩定。

  但魯政委認為,央票利率的價格引導功能已經喪失。即便是發行利率持續走穩,也難以改變市場加息預期。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倒挂,也倒逼央行加息。

  在強烈加息預期下,機構為避免未來出現浮虧,對央票認購熱情不高,導致上週一年期和3個月央票發行均跌到了只有十億元水準。魯政委認為,公開市場操作已幾近於喪失流動性管理能力。如果要想恢復其流動性管理功能,必須加息,在波段利空出盡,加之利率繼續上升,其回籠量可望有所回升。

  熱錢掣肘加息

  “熱錢涌入將加劇通脹”一直是加息的重要顧慮。10月外匯佔款增長較上月增加5190億元,創出30個月來新高。11月外匯佔款數據尚未公佈,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近期熱錢囤港、香港人民幣存款大幅增長、跨境貿易結算額度提前用完等現象背後或隱匿著熱錢身影。

  11月外匯佔款增長如果維持高位,是否會掣肘央行?魯政委表示,“目前對這方面的顧慮非常多,但不應成為政策負擔。”今年以來,中美利差一直穩定,但4-6月國際資本是流出的,外匯佔款從此前的2000多億元下降到1100億元;而7-9月外匯佔款逐月增加,從1700億元迅速增加到近3000億元。在前後的反差之間,發生變化的是6月19日“進一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它點燃了市場的升值預期,造成國際資本流入速度加快。因此,是升值預期而非加息,才是國際熱錢流入的主要動力。“而加息可能會使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放緩”,他説。

  李慧勇認為,熱錢進入中國的主要原因是分享中國資産投資回報,如果能夠通過加息抑制資産價格上漲,反而有助於抑制熱錢流入。

  美國泄洪 中國築堤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5日表示,不能排除QE2超過原計劃6000億美元規模的可能性。伯南克這一表態在市場上再度掀起軒然大波。一方面,量化寬鬆將加大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另一方面,在美持續量化寬鬆的同時,中國採取獨立的貨幣政策也面臨諸多挑戰。

  魯政委表示,伯南克的表態在意料之中。中國的國內政策已考慮到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貨幣政策沒有定義為‘從緊’,而是‘穩健’,意思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收緊或放鬆,已經為政策調整留有餘地。”

  李慧勇認為,應從兩方面理解伯南克的講話:一方面,任何國家的宏觀政策制定都是為本國經濟服務,當前美國面臨的是失業率上升和通縮,而中國面臨的是通脹,因此中國的政策制定也應著重“防通脹”;另一方面,美量化寬鬆政策具有溢出效應,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應加大“築壩防洪”的必要性。(任曉)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