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繼銘:人口結構轉變促使中國經濟邁向平衡增長

時間:2010-09-19 09:03   來源:新華網

  “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在未來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內,平衡增長可能是主要特徵。”知名經濟學家哈繼銘17日表示,促使這種轉型的,除了繼續改革的政治因素外,還有人口結構變化的助推。

  “人口結構的變化會主導資産價格的變化、儲蓄率的變化,從而影響到經濟的增長。”哈繼銘在《福布斯》中文版主辦的“中國縣級城市發展論壇”上説。以日本為例,戰後的日本出生率很高,經濟也很困難。但隨著戰後出生人口的長大,整個社會的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不斷提高,家庭有大量余錢用來買股票、買房地産,推動資産價格高漲。同時,因為勞動力廉價,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強,出口也得以迅猛增長。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內也經歷了和日本類似的過程:隨著第一代嬰兒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成長和第二代嬰兒潮(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接力,人口紅利的釋放助推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但中國有一天也會‘變老’,預計這個拐點將出現在2015年。目前的人口紅利尚未釋放結束,但空間已不大。”哈繼銘認為。

  人口結構的老齡化,會對經濟增長産生明顯影響。“現在是賺到錢的人不敢花,由此造成投資強消費弱,今後這種情況將發生逆轉。” 哈繼銘説。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會更多依賴消費,而消費無非是“吃穿住行”。就公眾關心的“住”來説, “老人多了,住房需求就會下來。而且很多老人還要把房子賣掉造成供應增加,最終導致供大於求。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的房價下滑就是一個證明。”

  “行”和“吃”方面,國內已發生巨大變化。“我們的研究表明,家庭年收入是車價1/4時,汽車需求就會爆發,現在沿海地區已經達到了,內陸城市將接過‘下一棒’。吃的方面,富人不吃肉,窮人吃不起肉,中間那段人的需求最大。中國現在就處在這個階段,由於生産肉要消耗大量糧食,未來農産品需求可能會超過供應增長。”哈繼銘説。

  除了投資與消費的平衡外,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沿海企業將加速向內陸轉移,從而使區域經濟發展更加平衡。若干年後回頭看,“現在我們正處於平衡增長的起點上”。(記者何欣榮、劉巍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