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抑制外儲過快增長

時間:2010-08-31 15: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劉歡 王建華)金融和外貿分析人士説,中國開展具有放鬆外匯管制意義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如果實施得當、監管到位,將有利於減輕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以及貨幣被動投放的壓力,並提高境內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表示,決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廣東(含深圳)、山東(含青島)、江蘇四個省(市)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試點,試點期限為一年。去年,上述四省(市)的出口額約佔全國總出口額的約57%。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錶示:“外匯儲備不是越多越好。龐大的外匯儲備,必然産生巨大的管理成本及匯率風險。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藏匯于企業’既滿足了企業多元化配置資産的需求,也將緩解外匯集中于國家的壓力。”

  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高達245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規模居世界第一位。

  由於目前相當一部分外匯儲備為美元,且過多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機構債券、企業債券和股權等,而美元匯率波動很大,引發中國擔憂外匯資産面臨貶值風險。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説:“外匯儲備過高、增長過快,也容易造成人民幣被低估的假像,讓人民幣承受較大的升值壓力。”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使出口産品獲得價格競爭優勢,贏得對美國的鉅額貿易順差,損害了美國企業的利益和工人的就業機會。

  左小蕾表示,之前國家政策要求外匯流回國內,企業出口所得要強制結算成人民幣,這在構成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還帶來流動性過剩,導致物價上漲,催生房市和股市泡沫,加大國內面臨的通脹壓力。

  中國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增外匯佔款1709.51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幅近五成。

  “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可減輕央行對衝外匯佔款壓力,避免過多流動性給經濟增長帶來的不確定影響,降低通脹壓力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加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左小蕾説。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試點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是完善現行貿易外匯收支管理的有益探索,一方面可豐富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另一方面可便利境內企業資金運作。

  “新政策無疑將給相關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匯率波動的風險、資金跨境流動的成本及繁瑣手續等問題,都將得以有效避免。它還有利於企業把握投資時機,更好地實現資産保值增值。”陳鳳英説。

  “1年的試點期限對於多數企業來説,僅足夠做些手續性的工作,”陳鳳英説,“國家這樣做,可能一方面是想看企業真正需求如何,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穩步推進、避免風險的考慮。”

  分析人士指出,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短期內放得太寬,可能會帶來多數外匯回不來的反作用,但是在監管工作完善、試點效果顯現後,政策實施地區和期限將進一步放寬。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