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引進外資結構明顯優化 實現恢復性增長

時間:2010-07-14 10:46   來源:深圳商報

  自2009年8月份起,全國吸收外資已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從2009年全年下降2.6%,逆轉為今年前5個月增長14.3%。“這表明中國利用外資正逐步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步入恢復性增長的新階段。”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介紹。

  截至2010年5月底,來自世界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華投資,全國累計批准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92873家,實際使用外資9843.62億美元,直接就業人數4500萬多人。

  引資結構明顯優化

  從投資國別和地區來看,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對華投資均出現大幅增長。雖然港臺地區仍是外資主要來源地。2010年1~5月,對華投資的前十位國家(地區)中,除了來自韓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比上一年出現小幅下降3.08%外,其他9個國家和地區的增幅均在38%以上。何曼青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發達和新興經濟體對投資中國市場的信心。

  在新的外商投資政策指導下,中國外資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今年1~5月,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85.49%,佔同期全國總量的1.63%,2009年全年佔比為1.58%。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3.85%,佔同期全國總量的47.32%,2009年全年佔比為56.34%。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32.05%,佔同期全國總量的44.85%,2009年全年佔比為42.96%。

  “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小幅提高,製造業比重小幅下降,反映出外資産業結構非均衡趨勢有所緩解。”何曼青説。

  東部還是引資重區

  從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來看,東部仍是引資熱點。2010年1~5月,在全國吸收外資總量中,東、中、西部所佔比重分別為87.63%、6.32%和6.05%;東、中、西部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分別同比增長14.64%、14.09%和9.98%;東北老工業基地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8.72%,增幅最大。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來,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由1998年的23.51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71.1億美元,雖然增長了202.45%,增幅數據很大,但在全國引資總額中佔比只在8%左右。可見,東中西部利用外資的總體格局沒有發生變化,東部還是引資重頭區域。

  今年4月底,商務部發佈了《中國中部地區外商投資促進規劃》。《規劃》根據中部地區已有的發展基礎和優勢,以提高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激活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這是中國出臺的第一部國家級的區域性外商投資促進規劃,這將有助於提振外商對中部投資信心。”何曼青認為。

  “中西部地區比起周邊的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勞動密集型産業方面存在明顯優勢。”何曼青説。與周邊國家相比,中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能源供應、勞動力素質和土地供應等方面有一定比較優勢,同時隨著中西部地區管理水準、人才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具備了更多的承接外商投資,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外商投資的條件。

  由此,未來中西部利用外資的增幅和比重會進一步增加。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