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勞動者報酬佔GDP比例連降22年

時間:2010-05-12 10:06   來源:國際線上

  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接受中工網採訪時表示,當前備受關注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關鍵在於提高工人待遇。張建國稱,當前勞動關係矛盾增多,預示著儘快出臺政策措施,切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經刻不容緩。

  勞動報酬佔GDP比例連降22年

  中華全國總工會集體合同部部長張建國日前接受中工網採訪時表示,當前備受關注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關鍵在於提高工人待遇。張建國稱,當前勞動關係矛盾增多,預示著儘快出臺政策措施,切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已經刻不容緩。

  收入分配已成影響社會穩定重要因素

  張建國分析稱,近些年來我國出現了一些由勞動關係矛盾引發的群體性極端事件,如“通鋼事件”以及部分地區“計程車停運事件”,其重要原因是普通職工的收入水準低、福利待遇差,“據前兩年的不完全統計,因收入分配和保險福利問題引發的勞動糾紛佔勞動糾紛的65%以上,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根據他列舉的數據,我國居民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後,就持續下降,2005年已經下降到36.7%,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從1978年到2005年,與勞動報酬比重的持續下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

  全國總工會近期一項調查顯示,23.4%的職工5年未增加工資;75.2%的職工認為當前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職工認為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部分企業經營者抵觸工資集體協商

  目前,工人提高待遇最有利的工具為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截至2009年,全國簽訂集體合同124.7萬份,覆蓋企業211.2萬個,覆蓋職工16196.4萬人。

  但張建國也在採訪中坦陳,目前推動集體協商機制建設還存在諸多困難:一是有的企業經營者認為集體合同會束縛自己,害怕集體協商會帶來麻煩,因此有抵觸情緒;二是一些工會幹部認為自己受雇于企業,開展集體協商無能為力;三是一些職工對集體協商不太關心,自我維權意識還不夠。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