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吸引“全民建房” 五年近40家上市公司轉行做地産

時間:2010-04-07 09:16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有朋友説可以搞到一塊地,想拉我一起做房地産,你説我要不要做?”為是否投資房地産,中國證券報記者的一位朋友王先生最近輾轉反側。按照計劃,王先生的幾位朋友一起先期籌集三千萬元,成立一家公司,以該公司的名義從東北某城市政府手裏獲得有關舊城改造的地塊。此前,王先生一直鍾情于投資無線增值業務,而在朋友的不斷遊説下,王先生的投資天平漸漸向房地産傾斜。

  地産投資熱可見一斑。近年來,儘管政府宏觀調控頻頻,然而在房地産高額利潤的吸引下,除了央企之外,來自地方國企、民企、上市公司、機構甚至富有個人在內的各路資金前仆後繼,涌入房地産開發領域,大有上演“全民建房”的趨勢。

  “全民”掘金熱

  儘管此前“國八條”和“國六條”的相續出臺,對抑制和規範我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曾經取得過較明顯效果,但進入2007年後,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房地産投資加速反彈,各路資金進入之勢有增無減。

  這之中,央企成為最近最受關注的一支超級“軍團”。3月15日,北京市一天拍出3幅天價“地王”,並雙雙刷新北京的地塊總價與樓面地價的紀錄。自此,央企成為輿論焦點。

  其後國資委宣佈,除16家以房地産為主業的中央企業外,78戶主業非房地産的央企最終要退出房地産業務。78家央企退出的實際效果尚待觀察,但央企、國企近年來加快進入房地産卻是不爭事實,部分之前未涉足房地産業務的國企,如保險業、民航業,紛紛高調進入房地産行業。

  數據顯示,2009年成交總價前10位的地塊之中,國有企業佔據8席;成交樓面地價排列前10名的地塊中,國企佔位八席。而2007年,無論是總價地王還是單價地王,國企佔比均未過半數。

  實際上,央企僅僅是因為其特殊的地位而備受關注,除央企外,其他各路資金近些年來一直在洶湧進入房地産開發領域。

  以上市公司來看,近年來轉行房地産的公司顯著增多。據中國證券報記者初步統計,2005年至今,有近40家上市公司由原來的主業轉行房地産,佔到目前地産類上市公司總數的35%。2005年有2家公司轉行房地産,2006年迅猛增至11家,2007年更有14家,2008年至今有11家。

  機構則很早就介入了房地産開發領域。目前在産權市場掛牌轉讓土地、房地産開發資産的轉讓方中,投資者可發現,很多為各類投資管理公司、資産管理公司。富有的個人也紛紛加入房地産開發大潮中。除了像上文王先生那種以多個自然人合作的方式進入以外,目前也有房地産私募基金盯住了自然人。例如,今年3月8日,北京第一家以房地産項目股權投資為主、債權投資為輔的房地産私募投資基金盛世神州房地産投資基金成立,多家地産公司老總加盟該基金。

  渴望進入房地産市場的還有保險資金。在目前股市波動較大、債市乏善可陳的環境下,數萬億的保險資金對於進一步放開投資渠道渴望迫切。不過,由於目前房價繼續脫韁猛漲,房地産市場風險已積聚,何時向保險資金正式開放不動産投資依然沒有時間表。

  正是在各路資金的追捧下,房地産投資不斷走高。2009年全國完成房地産開發投資36232億元,比2008年增長16.1%。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資25619億元,增長14.2%,佔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0.7%。

  高毛利“磁石”

  房地産行業遠高於其他行業的收益水準,成為吸引各路資金積極進場“掘金”的最基礎動力。

  統計顯示,截至4月6日,已發佈2009年年報的1040家公司,扣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後,整體毛利率約24%,其中,房地産公司毛利率約35%,排名第五,排在其前的為食品飲料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旅遊業及採掘業,毛利率分別為49%、39%、38%、38%。

  而若論多年來毛利率的表現,房地産的表現則足以羨煞其他行業。WIND統計顯示,23個申萬行業中只有5個行業2005-2008年毛利率連續四年同比上升,分別為房地産、商業貿易、紡織服裝、家用電器及電子元器件。其中,房地産行業表現突出,毛利率四年來分別為30%、31%、35%、36%,而電器元器件行業,2005-2009年毛利率分別為13.69%、14%、17.49%、17.99%,無論是毛利率水準,還是毛利率提高幅度,都明顯遜色于房地産。其他諸多週期性行業如採掘、有色、鋼鐵、化工,在2008年經濟危機中毛利率紛紛掉頭向下。

  以近年來逐步倚重房地産業的雅戈爾為例。公司2009年實現凈利潤32.64億元,同比翻番。公司服裝、地産、炒股三塊業務分別貢獻凈利4.45億元、11.91億元、16.25億元。地産業務與股票投資並肩成為公司最賺錢業務,也為公司10派5.5元的分配預案添足底氣。

  房地産的高利潤,也成為央企動輒擲以億金加入奪地陣營的最大動因。據統計,2004年,僅有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等5家企業成為國資委推薦的整合中央企業房地産資源的載體和平臺,而由於利益難以取捨,5家企業整合平臺被不斷擴容。到2005年,擁有房地産主業的央企已達到13家。

  熱度短期難退

  按照國土資源部3月22日要求,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沒有編制公佈前,各地不得出讓住房用地。據悉,國土資源部將於4月上旬向社會公佈各地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密集的調控是否會阻止資金進入呢?

  中原證券吳劍雄分析,政策調控的底線是不能對房地産行業造成傷害而導致行業衰退。在這樣的政策基調下,由於開發商是供給的主體,保證其積極性是保證供給的前提,因此調控措施是以規範開發商行為為主,而並非對其進行打壓;是保證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而非刻意打壓市場;是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而非讓房價下跌。以此觀察,地産群雄逐鹿短期難以消減。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線城市土地日益稀缺,房價漲幅較大,在某種程度上對一些中小規模的資金構成了擠壓,但恐怕並不能將這些資金擠出。央企、國企由於資金雄厚與政府資源豐富,將繼續在一線城市中一擲千金。對於實力中等的上市房企、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來説,還可以在二三線城市跑馬圈地。某分析師表示,民營地産商可以聯合競標,或者收購他人的項目,獲得市場的更多份額。

  長江證券分析師蘇雪晶表示,樓市將繼續升溫。從各地情況看,市場空間還很大。以海南為例,據悉,海口將從4月起重啟商業土地拍賣工作,由首創股份進行一級開發的位於海口西海岸新區的某一地塊,有望成為“解封”後第一塊被拍賣的土地。與此同時,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透露,海南將鼓勵一批優質地産企業進入海南。在海南無地及少地的大型地産公司,將迎來進駐海南的機會。

  再以濱江集團為例,公司3月23日與金都房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書》,以2500萬元收購金都房産持有的金都房産集團衢州置業有限公司50%的股權,合作開發浙江省衢州市兩地塊。此次合作可看作公司在深耕杭州市場的同時,有選擇性地向經濟發展較快、市場發展潛力較大、開發風險較小的二、三線城市拓展的發展戰略的體現。(記者 陳健健)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