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成集裝箱航線低速航行 最低速只有12節

時間:2010-03-31 14:19   來源:上海商報

  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發展”)管理層正在香港及新加坡舉行2009年度業績發佈和投資者推介會,由於今年是新船交付的高峰期,船隊供過於求的壓力持續存在。據悉,降低船速作為消化運力的無奈之舉已被廣泛應用,中國八成集裝箱航線低速航行,最低速只有12節。

  最低船速等同於公交車

  “已經降低到14節、15節,最低只有12節。”中遠航運專家吳明華昨天告訴商報記者,按照1節=1海裏/小時=1.852公里/小時的換算公式,12節大約等於22公里/小時。而上海的公交車車速,在浦東主要幹道可以達到20公里/小時,在浦西公交專用道上達到19公里/小時。

  “主要是集裝箱船舶在減速。當初造船時全球貿易量持續上升,航運市場一片興旺,船公司需要多拉快跑,有些船的速度達到22節、24節,與普通公路上的汽車速度旗鼓相當。而散貨船、油輪基本上維持著10多節的設計速度。”吳明華指出,自金融危機以後,中歐、中美之間的集裝箱航線率先實施船舶減速,馬士基和世界最大航運聯盟CKYH(成員包括中遠、川崎、陽明、韓進),都通過降低船速,以改變集裝箱運力過剩的狀況,穩定住市場報價。

  “去年下半年全球貿易量有所恢復,但距離歷史峰值太遠,不足於支撐運力。”吳明華強調,船公司只能強化降速措施,一方面低至12節的船速極限,另一方面向更多航線蔓延,估計中國約八成集裝箱航線已經處於低速和超低速。“慢到11節、10節反而會損壞設備。”

  今年1-2月份,上海港外貿貨物吞吐量4589.6萬噸,內貿貨物吞吐量5434.4萬噸,內貿運輸明顯強于外貿運輸。“全國港口都是國內沿海的運輸量比較樂觀,因此,內貿船舶船速較快,一般為17節、18節。很多公司把國際幹線上的船舶調往內貿航線,這也是消化運力。”

  今年年景多數人不樂觀

  上周,香港東方海外(國際)集團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董建成與中國海運集團總裁李紹德有過一次會面。董建成表示,船舶過度緩慢行駛有助於吸收32萬標箱的當前過剩運力,並預計在普遍實施低速和超低速後,3月份可吸收的過剩運力將增長至38萬標箱。“全球閒置運力已經佔全部船隊的9.3%,即1.22百萬標箱。今後比較長時期內都是供過於求,船公司要明白自己的操作成本。”董建成呼籲堅持船舶減速,要避免船公司自相殘殺。

  李紹德在回應時基本贊同董建成觀點。“1-2月份集裝箱運輸有增長,這是對去年全球'去庫存化’的補充。”李紹德認為,世界經濟的復蘇是曲折的、漫長的,航運市場難以迅速恢復到2003年至2007年間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這幾天,中海發展管理層正在香港及新加坡舉行2009年度業績發佈和投資者推介會,與數十批基金經理和分析員進行一對一見面,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李紹德到會表示,今年是新船交付高峰期,航運業已進入結構性調整階段。

  另據了解,上周舉行的“國際航運上海論壇”,對300多位與會者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有72%人士對2010年業績持謹慎立場,有25%人士預計將繼續低迷。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