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或面臨更大貿易保護壓力

時間:2010-01-13 09:00   來源:新華網

  儘管德國尚未公佈2009年全年出口數據,但是根據目前的情況,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已成定局。然而,“出口第一”的桂冠並未使中國流露出多少喜悅,因為其很可能隨之面臨著更多、更大和更多樣化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

  德國聯邦統計局本月上旬宣佈,2009年前11個月,德國出口總額約合1.05萬億美元,而中國同期的出口額為1.07萬億美元;德國外貿機構預測德國2009年全年出口額為1.17萬億美元,而中國2009年出口額實際已逾1.2萬億美元。

  中國面臨的最大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極有可能來自美國。美國商務部1月6日初步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金屬絲網托盤徵收43%到289%的反傾銷稅,被業界視為中美新一年貿易摩擦的開始。

  2009年美國就已開始加緊對華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包括對輸油管徵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關稅,在輪胎、無縫鋼管、氯化鋇、熨衣板等領域也已對中國採取反傾銷措施。另外,還有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在醞釀中。

  參與美中貿易摩擦案件訴訟的律師羅傑沙格林認為,2010年存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案件大幅增加”的肥沃土壤。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近日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辯護,並鼓動美國與中國展開大規模的貿易對抗。

  中國經濟學家認為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是“荒謬的”。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指出,美國的對華鉅額貿易逆差是自己造成的。“美國不願向中國出售高科技産品是導致其産生大量逆差的主因。”

  另一個巨大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將來自歐盟。去年12月22日,歐盟最終決定將針對中國産皮鞋的反傾銷稅再延徵15個月。此前的數月間,歐盟已對中國的鋼盤條、無縫鋼管、葡萄糖酸鈉、鋼索、鋁合金輪轂等相繼發起反傾銷調查。

  2008年11月以來,中國共遭受超過100項的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佔同期世界各國各地區採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三分之一強,名列世界第一。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僅2009年涉及中國産品的貿易摩擦案就超百起,涉案金額約120億美元,兩者均比同期翻了一番。

  此外,阿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也先後對中國産品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涉及氯甲烷、離心泵、螺桿壓縮機、皮下注射器等多種商品。

  英國貿易問題研究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歧視性貿易法案的數量將遠超自由貿易法案,呈6:1的一邊倒勢態,全球逾90%的貿易商品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貿易保護措施的影響。

  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相關産業造成了巨大損害。中國皮革協會皮鞋旅遊鞋專業委員會主任衛亞非表示,自歐盟2006年起徵收反傾銷稅以來,中國向歐盟減少出口約4000萬雙鞋,僅此一項就造成中國約2萬名工人失業。

  貿易保護主義迫使歐美等國的消費者花費更高的價格購買商品。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7日在紐約表示,限制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無益於美國消費者的利益,更無助於解決美國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轉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成本只會更高。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專家張軍生認為,隨著出口規模的擴大,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風險會一直升高。他指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短期內高附加值産品還無法在出口中佔主導地位。

  “只有當中國的産業結構調整後,面臨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才有可能改善,但不會消失,它將一直存在。”張軍生説。(記者 查文曄 牛琪 王建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