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向好前路坎坷——2010年中國出口形勢展望

時間:2010-01-12 08: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 題:總體向好 前路坎坷——2010年中國出口形勢展望

  新華社記者周英峰 王希

  海關總署10日發佈了2009年中國外貿出口數據。從全年來看,中國出口走過了空前艱難的一年;但從12月單月情況來看,中國出口正走在回升道路上。展望2010年,中國出口前景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總體向好,前路坎坷。

圖表:我國2009年12月出口增速實現轉“正” 新華社發

  中國出口很“受傷”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襲來,最先“受傷”的是中國的出口,“受傷”最嚴重的也是中國的出口。

中國為何在貿易保護中受傷最深

  保護主義令世界經濟很受傷

  一個曲線圖可以清晰地説明這一切:2008年10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19%,11月陡然下滑至-2.2%。時光進入2009年,降幅從個位數擴大至兩位數,5月份達到了-26.5%,創下了當年月度最低值。

  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外貿出口也曾經一度遭受重創,但當年外貿出口仍實現了0.5%的增長。2009年,中國出口累計降幅達到16%,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全年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減少34.2%。

  一石激起千層浪。出口的寒意迅速波及工業生産,隨後又影響到企業利潤、財政收入,一批企業生産停頓、銷售下滑,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

  “從全年看,無論出口的較大降幅還是貿易順差的大幅減少,都表明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是空前的,對中國經濟增長産生了負拉動作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説。

  艱難中慢慢回暖

  面對外貿出口面臨的空前困難,中國政府迅速行動起來:連續降低出口退稅率、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幫扶出口企業拓展新興市場……廣大企業行動起來:千方百計保訂單、眼光向內促內銷……

  有付出必有回報。經過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後,中國出口在2009年第三季度末終於有所回暖,降幅開始收窄。9月份,出口下降15.3%,10月份降幅收窄至13.8%,11月進一步收窄到個位數,降幅為1.2%。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09年12月出口同比增長17.7%,環比增長15%。其中,同比增速自2008年11月份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更值得欣喜的是,出口值達到1307.3億美元,為歷史上月度出口值的第四高位。

  “出口同比轉正,出口總額恢復到危機前水準,主要得益於三個因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能華分析説,一是世界經濟逐漸復蘇,國外銷售商有動力進行庫存回補;二是部分發達國家的失業率衝高回落,消費將適當增加;三是上年同期較低的基數有利於2009年底出口走出同比負增長。

  趙晉平表示,中國積極促進外貿的各項政策也有助於出口恢復性增長,使中國出口降幅遠小于其他貿易國家,對促進全球經濟和貿易復蘇起到了積極作用。[新聞連結:來之不易的9%——記中國外貿絕地反擊破“圍城”]

  復蘇之路不平坦

  2009年12月份,中國進口和出口雙雙出現強勁增長,月度進口值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月度出口值列歷史第四高位,這些都表明對外貿易在加速復蘇。 [新聞連結:中國出口有望“問鼎”全球第一 尚難言“貿易強國”]

  “2010年中國全年的出口將回到15%左右的增速。”劉能華認為,中國出口總體向好,加之受基數因素的影響,增幅將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國際需求有望逐步回升、保持外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等內外因素,都有助於外貿實現適度增長。

  趙晉平的判斷相對謹慎,他預計2010年中國出口增幅在10%左右。“未來,全球經濟只是恢復性增長,不可能在短期內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趙晉平分析説,國際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國際需求的不確定性,依然是中國出口面臨的主要難題。貿易保護主義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會讓中國的出口形勢變得更為複雜。

  “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200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0年的外貿政策定下基調。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散去的陰霾中,中國出口面臨的是一場“突圍之戰”。

  “只要國內外形勢不發生重大變化,2010年中國外貿實現恢復性增長是完全可能的。”商務部副部長鍾山表示,中國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同時,將下大力氣調整貿易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出口商品品質,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

  ==評論:外貿不“冷” 順差仍“寒”==

  專家表示,金融危機後,中國出口每年20%的增速將一去不復返。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甚至坦言:“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出口達到2008年之前的水準已經不可能了。”鍾山也特別強調,中國外貿發展還不平衡,必須下大力氣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