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走向宏觀調控前臺 要求信貸增長適度合理

時間:2010-01-04 10:11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9時45分報道,按照銀監會的要求,今年在貸款投向上,對不符合産業政策、環保政策要求,沒有按規定程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律不得授信,授信了不得發放貸款。銀監會對於今年商業銀行信貸的要求是“適度合理”。

  今年1月1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新年致辭》中表示,2010年將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更嚴密的監管框架,可能正是防止中國宏觀經濟從復蘇走向通脹的控制閥。近日有銀行業業內人士透露,銀監會對於今年商業銀行信貸的要求已經明確,是“適度合理”,也就是説在信貸規模上要“適度”,貸款投向結構上要“合理”。2009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信貸創出7.37萬億天量,業內專家認為,這種天量信貸已經“偏離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今後經濟調整埋下隱患。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銀監會強勢推出的規範性政策已經被市場理解成為新的宏觀調控工具,銀監會走上了宏觀調控的前臺。

  去年8月份,銀監會下發了一份《關於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11月份還下達了一系列實時監管的指導性文件,另外,還在一些關鍵時點,例如季度末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都是為了防止信貸規模過大。業內專家認為,這可能正是銀監會這些政策的微妙之處,這種政策更加靈活,可以進行微調,既有效地扭轉了公眾的預期,同時又不馬上給出具體的效果。這種見諸於微觀機構監管的政策在宏觀調控中顯示了很好的效果。

  現在監管層最大的擔心在於今年信貸會再次超預期增長。今年在投資不減少的情況下,其拉動信貸的需求也不會比去年少,這種情況下,2010年如果不進行政策控制,信貸增量將大大超出預期。

  而監管層的另一個擔心是,今年快速發出去的大量信貸很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理論上講,信貸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一定會導致不良貸款隨之增加,這種效應往往在未來2—3年內逐步體現。

  截至2009年9月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和授信集中度三個指標都控制得不錯,儘管如此,風險隱患依然存在,尤其是如果實體經濟再次出現下滑,資産價格出現巨幅波動或者産業結構調整硬著陸,都可能引起大規模的壞賬,這都需要商業銀行和其監管者提前做好準備。(記者梁盛)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