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外儲應增加黃金和石油儲量

時間:2009-11-30 08:5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何管理見漲的外儲存量和增量,實現外儲保值增值,是擺在貨幣當局面前的重要任務。在28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産業安全論壇”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國資委官員表示,黃金和石油應成為未來優化外儲的兩把“利劍”。 

  “長期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主要是貨幣形式,我認為應該增加外儲中的實物儲備比例,尤其是黃金。”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黃金依然有升值趨勢,增加其儲備,對於未來中國外儲安全是很有好處的。

  據了解,目前我國黃金儲備達1054噸,居世界第五,佔我國外匯儲備1.6%。“根據各國公佈的數據,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目前的黃金儲備分別是8000多噸、3400多噸、2700多噸,在其外匯儲備中佔比分別為75%、63%、66%,並且在危機中堅持不減持。”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説。

  今年以來,美元的貶值讓不少國家的央行開始未雨綢繆。種種跡象表明,在強勢美元短期內難以重現的背景下,提高自身外匯儲備資産結構多元化程度,已逐漸成為各國央行的普遍選擇。

  10月初,印度央行表示已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購買200噸黃金,使其黃金儲備數量增加了50%以上。分析人士認為,這在實際上起到了改變其2850億美元外匯儲備配置的作用。

  11月23日,俄羅斯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該行的黃金儲備規模增加了15.6噸至606.5噸,增幅為2.6%。至此,黃金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已升至4.7%。

  “黃金不僅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它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我們曾根據相關數據做過一個可行性測算,爭取用3到5年時間,把我國黃金儲備增加到6000噸;用8到10年時間,提高到1萬噸,這樣就把相當一部分外匯儲備變成了黃金儲備。”季曉南説。

  以擴大石油儲備來增加外儲中的實物儲備比例是與會專家的另一個建議。專家們認為,我國儲藏能力提高有望擴大石油儲備。

  數據顯示,隨著近年來我國石油進口量不斷上升,我國對國外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已從1994年的1.9%上升到2006年的45%,預計未來20至30年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逐步上升為50%至60%。

  “近年來,國際油價跌宕起伏,我國經濟防範石油市場價格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已造成相當規模的成本增加和機會損失。”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産業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念魯認為,石油儲備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型儲備,其實在很多年前就應該加強了。

  據了解,早在2004年,中國石油儲備已正式提上日程。這一年,首批4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正式圈定,分別位於鎮海、舟山、大連、黃島。自2006年10月起,中國開始向鎮海戰略石油儲備基地注油。2007年12月18日,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到2008年底,一期四大基地全部建成投用。即便如此,中國總的石油儲備能力也只相當於約30天的原油進口量。

  “而這個數字在美國能達到180天,在一般國家也能達到90天。儲藏水準對國內石油價格的機制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沒有它對靈活性的支撐,你根本無法做到高拋低吸,所以我建議國內石油儲藏能力應儘快在兩三年內達到90天。”吳念魯説。

  據了解,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宣佈,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已經規劃完畢,我國將開建錦州等8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石油儲藏問題有望在近年得到解決。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