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經營狀況走出谷底 減稅和增信貸成共識

時間:2009-11-16 09: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成本壓力成企業面臨的首要難題各方呼籲加大信貸支援力度

  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目前已逐漸走出谷底。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日前發佈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33%的受訪企業認為經營狀況良好,比認為“不佳”的多出14.1個百分點,這比一季度的調查結果高出26個百分點。

  調查報告同時顯示,隨著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以及所有經濟振興計劃的執行,企業家認為中國經濟逐漸企穩向好,但回升結構仍不平衡,基礎不穩固。

  企業家普遍預期樂觀

  基於對國際經濟環境明年趨於好轉和對政府經濟振興規劃取得效果的良好預期,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經營狀況的預期相對比較樂觀。調查顯示,認為四季度企業經營狀況將“好轉”的企業經營者佔43.2%,比認為“惡化”的多36.6個百分點,這一結果比2008年高22.3個百分點,也高於2006年和2007年的水準。

  對於明年企業經營狀況,企業經營者表現出更樂觀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預計明年企業綜合經營狀況將“好轉”的企業經營者佔60.2%,預計“不變”的佔34.8%,預計“惡化”的佔5%,預計“好轉”的比預計“惡化”的多55.2個百分點。

  在問及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時,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都表示有信心。調查結果顯示,86.1%的企業經營者對企業下一階段的經營發展“很有信心”或“較有信心”,13.3%“信心不足”,僅有0.6%“沒有信心”。與2009年一季度的調查數據相比,表示“很有信心”或“較有信心”的比重提高了29.8個百分點。

  企業經營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樂觀預期增強了企業未來的投資信心。調查顯示,53.1%的企業明年計劃投資額將“增長”,比計劃“減少”的企業比重多40.7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雖然仍低於2006年和2007年的水準,但比2008年提高了13.4個百分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型企業經營狀況和盈利情況明顯好于中小型企業,同時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要明顯好於民營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六大困難”制約企業發展

  關於當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調查顯示,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工成本上升”(57.9%)、“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48.5%)、“資金緊張”(46.9%)、“缺乏人才”(46.2%)、“整個行業産能過剩”(37.1%)、“缺乏創新能力”(27.1%)。

  企業經營者選擇較多的選項還包括:“國內需求不足”和“出口需求不足”。其他選項按選擇比重高低排序依次是“資源、環境約束較大”、“行業發展前景不明”、“企業領導人發展動力不足”、“遭受侵權等不正當競爭”等。

  與2008年的調查相比,排在前兩位的選擇比重均有明顯的下降。其中“人工成本上升”減少了14.3個百分點,“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減少了29.3個百分點;但與2009年一季度的調查相比,選擇二者的比重又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調查結果表明,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用工成本與能源原材料成本也逐步提高,在目前外需下滑、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不足、産能過剩還相對比較嚴重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成本壓力相對增大。

  此外,民營企業的資金緊張狀況相對國有企業來説更加嚴重。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認為資金緊張的比重為42.8%,比國有企業高2.5個百分點。從銀行貸款的難易程度可明顯看出民營企業資金緊張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67%的民營企業經營者認為難以從銀行貸款,其中29.1%認為“有難度”,20.6%認為“比較難”,17.3%認為“非常難”;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情況明顯好於民營企業,59.6%認為貸款困難,其中26.9%認為“有難度”,19.4%認為“比較難”,13.3%認為“非常難”。

  減稅和加大信貸成共識

  調查表明,目前經濟增長主要靠政府投資驅動,民間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尚未能充分啟動,外需市場的恢復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經濟回升的結構是不平衡的,基礎是不穩固的。

  關於投資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民間投資“很旺”、“較旺”的企業經營者比重僅分別佔2.2%和16.9%,其合計比重比2008年減少16.7個百分點;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的佔61%,比2008年提高15.8個百分點。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現實環境,企業經營者就未來一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提出了多項建議,而減稅和加強對中小企業貸款成為大家的共識:65.2%的企業經營者建議“加大對企業減稅的力度”,排在第一位;63.8%建議“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力度”,排在第二位。

  企業家在調查中認為,當前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應該是需求不足。而消費需求不足與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製度不合理密切相關,應該在這方面作出努力。

  此外,受訪企業家也表示,期待政府繼續加大改革力度,特別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打破行業壟斷,為企業健康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