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經營狀況繼續改善 明年或實現20%盈利增速

時間:2009-11-09 14:02   來源:金融時報
  上週末,交通銀行在京發佈的《2009-2010年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預計,明年我國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貸款增長與經濟發展將較為匹配,凈息差繼續略有回升,中間業務收入增速將加快,銀行業有望實現20%左右的盈利增速。

  今年:利差收窄影響銀行盈利能力

  眾所週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積極支援宏觀調控和國家戰略,努力把握髮展機遇,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在資産規模快速擴張、盈利保持基本穩定的同時,國際化、綜合化水準進一步提高。銀行業市場格局有所變化,國有控股銀行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外資銀行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商業銀行積極順應監管要求,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的節奏,加強風險防範,不良貸款繼續“雙降”,風險抵補能力不斷增強,但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

  在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利差收窄對銀行盈利能力形成巨大壓力,傳統的“以量補價”經營策略面臨巨大考驗。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商業銀行貸款收益較大幅度下降的主因,一是由於去年下半年起貸款基準利率快速下調;二是上半年新增貸款中低收益的票據貼現佔比達到23%;三是由於市場流動性充裕,利率下浮的貸款佔比超過30%,達到2004年以來的最高點。上述報告也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加速導致貸款進一步長期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銀行資産和負債規模增加,基準利率不對稱,連續下調對銀行利差的滯後負面影響十分顯著;國際貿易額下滑和人民幣升值預期變化對銀行外幣存貸款和國際業務的發展“有抑有揚”。但在監管部門重點圍繞銀行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不斷加強和完善監管政策下,銀行業資産品質總體保持穩定,資産價格升勢明顯帶動銀行相關中間業務收入穩步增長。

  目前:健全體制機制提高風控水準

  中信銀行博士後王榿倫表示,當前推動銀行轉型的力量主要是凈息差收窄、公司債的啟動和利率下行等因素,我國銀行業傳統上依靠資本消耗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我們需要從這場危機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把握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脈絡,增強戰略轉型工作的前瞻性和決策的系統性,儘快尋找一條高效、資本節約型的發展道路,切實提高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他認為。

  的確,國際金融危機和金融脫媒要求商業銀行的資産負債管理模式實現轉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一方面盈利模式依然單一,另一方面現行的資産負債管理存在難以有效處理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的關係,缺乏動態管理、管理範圍較窄等一系列不足。特別是信貸高增長將引致基建項目信貸投放過度集中、政府融資平颱風險、房地産貸款風險以及新型融資模式風險。金融危機、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尤其加大了銀行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商業銀行應以實施新巴塞爾協議為契機,從加強組織架構建設、提升技術水準、建設資訊系統、強化風險集中管理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五個方面全面提升市場風險管理能力。同時,應順應創新需求,著重從完善公司治理、優化架構流程、搭建綜合經營框架、構建合適的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努力健全和完善體制機制,切實提高創新能力。

  銀行業是中國金融的主體,銀行穩則經濟穩,經濟穩則天下太平。在當前複雜的環境下,王榿倫認為,我國銀行業要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水準,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制定和實施明確的風險戰略,強化政策制度和風險文化建設;要自主地用有限的資本制約銀行規模的無限擴張,面對經濟不確定性條件下的信貸超高速增長,商業銀行應更加注重效益、品質、規模的協調發展,注重長期資本管理,提高銀行資本品質及壓力時期的緩衝資本準備,避免重蹈歐美銀行的覆轍;要通過優化資本配置引導業務健康發展,通過發展零售業務優化業務結構,通過發展中小企業客戶優化客戶結構,通過發展中間業務調整收入結構,通過降低風險資産比例,提高主動負債優化資産負債結構;要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高創新能力。

  明年:銀行業有望實現20%盈利增速

  展望明年我國信貸投放和銀行業盈利前景,連平表示,中央投資對信貸增長的拉動作用依然較大,以按揭貸款為主的個人中長期貸款增速非常可觀。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出口將進一步轉暖,企業盈利預期的繼續向好將拉動非國有投資增長和工業增速加快,從而帶動商業銀行配套信貸規模的擴大。此外,今年出臺的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産業調整振興規劃仍將是地方政府投資、企業外部融資和銀行貸款投放的重要驅動力。因此,明年的人民幣貸款增速與今年相比雖將顯著降低,但貸款增量仍較為可觀,可能僅次於今年,位居歷史第二位,增速也略高於近年的平均水準。預計2010年人民幣貸款餘額將增長8萬億至9萬億元,增速約為20%-22%。以貸款為主的生息資産增長將拉動凈利潤增長32個百分點,仍然是驅動銀行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

  據分析,與今年相比,導致明年人民幣貸款增速顯著回落的原因,除了政策導向外,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高位回落,也將相應降低貸款增速。另外,票據融資可能繼續出現負增長,我國融資結構或將發生轉折性變化,直接融資有望進一步提速,對銀行信貸的替代效果會顯著增強。

  鋻於金融市場活躍和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預計達到25%左右。而由於企業經營狀況逐步走出低谷,將更好地保證銀行債務的償還,加之中長期貸款的短期風險有限,以及銀行消化不良資産能力的不斷加強,預計2010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産總量基本穩定,不良資産佔比將因貸款規模的擴大而繼續略有下降;撥備支出有所增加,撥備覆蓋率繼續提高。銀行業有望實現20%左右的盈利增速。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世界經濟已度過最壞的時期,正步入"後危機時代",中國銀行業發展既要面對挑戰,也將面臨機遇。關鍵還在於銀行業如何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準和創新能力,最終使中國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既穩又強。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