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洪災“蝴蝶效應”: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時間:2011-11-01 09: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30日,一名市民趴在泰國曼谷被洪水淹沒的街道上。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原本預計最嚴重的洪峰在10月29日並沒有出現,泰國首都曼谷暫逃一劫,但這兩天還會有洪峰,更惡劣的考驗還在後面。泰國權威部門發出的消息,洪災將會在11月改善。但由於泰國在全球經濟産業鏈中的地位,這場洪災也著實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糧食隱憂

  據泰國農業部稱,這場最嚴重的洪災預計將造成2011-2012作物年度約600萬噸稻米受損,這較最初估計增加50%。

  不過,這600萬噸的損失僅僅是一個初步預估,洪災惡化可能削減泰國稻米産量至1900萬噸。洪災之初,官方估計總産量可達2500萬噸,但現在看來,這個數字還屬樂觀。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已有160萬公頃農田被淹沒,迫使政府將今年主要作物産量預估下調24%。

  嚴重的是,上述數字都沒有考慮另一個事實,洪災造成的種子缺乏不可避免地會造成第二茬作物減産。

  分析人士指出,泰國稻田遭遇洪災減産,已經引發亞洲、中東和非洲對發生食品通脹的擔憂。可以預料,未來國際市場上的大米價格可能出現明顯上升,加上投機因素也可能催動國際市場上其他糧食價格。

  工業災難

  全球化是這樣一個奇怪的東西,一方面它把全球工業做成了一條産業鏈,提高了生産效率,但另一方面卻會因為一個環節的故障導致全球生産的放緩。

  目前,全球企業為了盡可能地降低高昂的庫存成本,在供應鏈方面採用“實時生産”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在洪災的侵擾下使得形勢更加複雜。泰國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産國,其産量佔全球的一半左右,分析師和企業高管稱,這意味著洪災引發的損失可能令工廠關門,或未來數月都受到影響。

  洪災已經迫使曼谷附近多個省的7個工業園區關閉,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並導致約65萬人暫時失業。據目前的數據,硬碟的價格已經上漲40%左右。

  遭受重創的不僅是電腦業,全球汽車業也被撞腰。日本兩大車企本田和豐田已經減産,最遠已經波及北美的工廠,因為面臨泰國産主要零部件短缺的局面。泰國是東南亞的重要製造業基地。

  政治大考

  接受洪災考驗的不僅是泰國的經濟,還有泰國的政治精英。英拉上臺僅3個月,她所領導的政府能否經受住考驗也是個問題。

  在洪災之初,英拉穿著英國名牌雨靴視察災區,已經構成了媒體事件,甚至就此出現了很多諷刺漫畫,引發了很多公眾爭論。

  分析人士觀察,在最初的應對過程中,英拉政府確實出現了一些慌亂:各部門缺乏協調,甚至互相掣肘。

  但這場洪災也給英拉政府以有利機遇。如果她真正能領導國民有效、有力地抗洪救災,全面展現個人領導力,那她就能順利地走出其哥哥他信的影子,贏得自主空間,甚至在泰國政壇迎來一個全新的“英拉時代”。(本報記者 楊子岩)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