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高速增長中的通脹隱憂

時間:2011-04-12 14:14   來源:新華網

  印度在2009-2010財年(截至2010年3月31日)逐步擺脫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影響,而2010-2011財年則是印度實現經濟穩固增長並快速發展的一年。但在新財年,印度面臨著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控制通脹水準和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挑戰。

  印度政府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2010年四個季度均保持了8%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年第一季度增速也將超過8%,而2010-2011財年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6%,是新興經濟體中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之一。印度財政部預計,2011-2012財年印度經濟增幅將介於8.75%至9.25%。

  與印度官方的樂觀預測相比,國際機構則較為謹慎。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在201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連續接近9%後開始出現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1年印度經濟增長預期從8.4%下調至8.2%,把2012年增長預期從8%下調至7.8%。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也分別把印度2011-2012財年經濟增長預期從8.5%下調至8.2%,從8.2%下調至7.7%。

  經濟復蘇得以鞏固後,印度政府去年2月宣佈部分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同時進行財政整頓,以控制因推出刺激計劃而高企的財政赤字。通過出售國有企業股權和拍賣無線寬頻通信頻譜,印度政府財政赤字已由2009-2010財年的6%降至目前的5.1%,2011-2012財年有望進一步降為4.6%。

  但是,印度經濟要保持快速增長,則需要努力營造有利的條件並克服不利因素,其中,日益加大的通脹上行壓力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宏觀經濟風險。在食品價格快速上漲拉動下,衡量整體物價水準的批發價格指數2010年年初同比增幅接近11%。

  儘管食品價格此後有所回落,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高度依賴進口的印度帶來了輸入型通脹壓力。而印度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會隨著經濟發展繼續提高,預計到2030年,印度石油進口依存度將突破90%。這意味著國際石油、焦炭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會迅速傳導至印度國內,加劇通脹壓力。正是由於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致使印度當前的通脹水準仍高居8%以上。

  為控制通脹,印度中央銀行多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脹水準,印度央行預計仍將有加息舉動,但央行擁有的貨幣政策工具已所剩無幾,這令央行控制通脹的迴旋餘地變小,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局面。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應對通脹問題上,印度政府應首先對食品價格進行有效調控,更多利用市場力量,進一步放開零售業對外資投資的限制,提高效率和競爭力。在能源價格方面,印度應進一步實現能源結構和能源供應多元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展開闔作,提高對國際能源價格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印度落後的基礎設施是制約經濟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快速有效地改變這種現狀,印度將很難實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期望的人口紅利也會變成巨大的負擔和不穩定因素。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既是挑戰,同時也是經濟發展的機遇和驅動力,因而可能成為經濟增長點。

  此外,印度製造業也面臨著較大的發展機遇。在人口年齡結構優勢和政府扶持措施的帶動下,印度製造業的規模和效率有望得到較大幅度增長和提高。(記者劉亞南)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