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創新高 美聯儲提前“緊縮”預期升溫

時間:2011-04-06 14: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本週一紐約油價升至每桶108.47美元的30個月來新高。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也突破了120美元。

  上周前三個交易日,當紐約油價持續徘徊在每桶105美元價位上下、收盤價臨近29個月高位卻難以突破時,市場人士一致認定國際油價患上了“利比亞疲勞症”。然而從3月31日開始,經濟數據“接力”地緣因素,推動國際油價毫無倦意地連創新高。

  面對國際油價近期穩定攀升的表現,各國的擔憂情緒也愈發明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雖然仍認為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屬於暫時現象,但表示,“如果我的判斷有誤,美聯儲就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中國人民銀行5日宣佈加息的消息,令國際油價近期不斷攀升的火熱狀態略有冷卻。5日開盤後,紐約商交所原油期價跌破每桶108美元。截至北京時間5日22時,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微漲0.16%至每桶120.36美元;而紐約商交所原油期價下跌0.48%至每桶107.93美元。

  油價連續走高

  今年1月下旬以來,除日本地震後的一週時間外,中東和北非局勢動蕩始終是國際原油市場的主導力量。然而,國際油價能夠在3月31日的交易中捅破29個月高點的“窗戶紙”,還有賴於一些額外動力。當日,美國猶他州參眾兩院通過金銀幣法案,正式確立金銀幣為該州的法定貨幣。這一舉動令市場對美元的青睞程度進一步弱化,上周因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而有所反彈的美元指數顯著回落,從而推升了國際原油期價。

  隨後在4月1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美國非農業部門失業率較前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8.8%,為連續第四個月下降,顯示出美國就業市場有改善跡象。這一重大利好強化了市場對國際原油需求的預期,也對衝了居高不下的美國油氣庫存數據的市場影響,歐美市場的國際油價則應聲走高。

  經濟數據的激勵效應在本週繼續向國際油價提供支撐。4日,紐約商交所5月交割的原油期貨收盤價連續第三日走高,並刷新了2008年9月20日以來的新高;而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也在當日突破了每桶120美元。

  市場注意力轉向經濟前景

  對於經濟數據“接力”地緣因素成為國際油價的主要推動力,普氏能源資訊高級石油分析師琳達拉菲爾德認為:“中東和北非因素仍將形成支撐,但它們將逐漸退居次席,經濟基本面將再次成為主導因素。”她強調,中東和北非産油國供應中斷的威脅將繼續給市場蒙上陰影併為油價提供支撐;不過,隨著投資者重新將注意力轉向經濟前景,除非出現重大生産或出口中斷,預計地緣政治擔憂不會繼續成為推動油價上漲的核心因素。

  曾被廣泛認為患上“利比亞疲勞症”的國際油價獲得新的上漲動力,意味著其有可能在雙重因素的支撐下跨入穩定攀升的通道。此前在3月下旬,高盛集團曾將其對本年度國際原油期貨均價預期由此前的每桶105美元上調至每桶118美元。科威特石油集團首席執行官(CEO)法魯克讚基則表示,利比亞因局勢動蕩而暫停原油出口的事實,大約推高了20%的國際油價;如這種動蕩局勢向中東地區其他國家蔓延,國際油價還將大幅攀升。

  在此預期下,高油價對全球經濟復蘇所造成的影響,再次令人矚目。上周初,經濟學家曾認為,高油價將使美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速由3.1%下降至2.4%。而4月4日,IEA總幹事田中伸男更是警告稱,全球經濟復蘇可能因油價激增而停止。

  美聯儲或提前“緊縮”

  支撐國際油價上揚的因素同樣也對其他大宗商品期貨價格有所帶動。4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5月玉米期貨觸及2008年6月創下每蒲式耳7.65美元的歷史新高價位;同時,該交易所交投最活躍的5月小麥期貨收盤大漲4%,報收于每蒲式耳7.90美元;而該交易所同樣5月交割的燕麥和大米期貨,當日也分別上漲2.9%和0.8%。此外,國際金價本週一重新回到每盎司1430美元水準線;而銀價則更是升至每盎司38.494美元的1980年2月12日以來最高收盤水準。

  針對大宗商品價格普漲可能造成的通脹壓力,美聯儲主席伯南克4日表示,他相信全球商品價格上漲不會在美國引發大範圍通脹問題,“我們的確在目睹部分商品價格明顯上漲,但這是全球供需狀況所致”。不過,他很快補充稱,“必須密切關注通脹及通脹預期,如果我的判斷有誤,我們就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表態是伯南克關於收緊美聯儲貨幣政策所發出的最強烈暗示,加之美聯儲內部多位地區聯儲主席紛紛聲稱看不到繼續“寬鬆”的必要性,美聯儲先於預期時點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正變得越來越大。(記者 高健)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