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加劇 歐洲面對中國援助心態複雜

時間:2010-12-29 15:23   來源:國際線上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表示,歐元區危機已影響到中國的出口,中國“出手救歐元”是出於長遠的國際戰略考慮。來自奧地利《經濟日報》的一則評論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中國救歐盟也是救助自己”。中國再購買更多的美國債券得不償失,將一部分投資轉向歐元區國家債券是更好的選擇,既可避免“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巨大風險,也有助於推進中歐的經貿合作,提升中國在歐盟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

  中國“救急不救窮”

  為何中國對歐元區的出手相助會遭受這麼多的非議?對此,有分析指出,除了一些歐洲媒體依然“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外,還因為歐洲對中國的了解仍非常有限。中歐合作目前仍處於“瘸腿”的狀態,經貿合作突飛猛進,但文化和民間交流沒跟上。

  而對於中國援助夾帶“私心”一説,有分析人士認為,中方需要理性地區別對待。一方面要警惕那些“陰謀論”和“野心説”,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逐利性是國家間合作的重要基礎之一,有“私心”無可厚非。如果從利益的角度來講,既對合作雙方都有利,也不損害第三方利益,這樣的“共贏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世紅表示,隨著中歐戰略夥伴機制的形成,雙方基於改善全球貨幣體系、重塑國際貨幣格局的共同願景也在進一步達成一致,“歐洲+中國”的新的世界利益共同體有望形成。因此,在歐元區陷入危機時,中國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此外還有分析人士稱,從收益角度來看,目前葡萄牙國債收益率高達6.65%,高於德國的接近3%及美國的3.32%,而西班牙為5.54%,希臘更高達12%,因此只要能剔除債務違約風險,購買歐洲債券是較好的投資選擇。

  中國出手救援歐元區國家還有一個戰略考慮就是“救急不救窮”,當前,歐洲各國均在進行勞動力市場和福利制度的改革,這將有利於企業勞動力支出成本的下降,可能對企業擴大投資起到提振的作用。從長遠看,歐洲經濟的發展前景依然可期,中歐合作的前景也就值得期待。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