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或進一步量化寬鬆 穩健貨幣政策足以應對

時間:2010-12-07 10:2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就在3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我國明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上週末的一席話加重了市場對於美國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的預期。

  東西方相反的貨幣調控看似是一對尖銳的矛盾,實則,從記者獲得的資訊看,我國穩健的貨幣政策本身就包含了對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的考慮,為回收寬裕流動性、抑制通貨膨脹留足了空間。而唯一需要考驗的,是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智慧。

  “穩健”之策有利於應對“量化寬鬆”

  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在QE2的計劃剛剛推出後,美聯儲不一定會立馬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計劃。

  假使美聯儲真的要實施第三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這將令世界進入勢若冰火的“兩個世界”,即資本自由流動性的國家,因本幣大幅升值而面臨通縮;本幣無法迅速充分調整的國家,則將面臨通脹和資産泡沫化的壓力。由此將令發達經濟和新興經濟體今後的貨幣政策反差進一步加大:發達經濟體維持寬鬆,新興經濟則需持續加息以控制通脹和抑制資産泡沫。

  面對美國量化寬鬆引致的流動性“洪流”乃至通貨膨脹,我國剛剛宣佈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正是明智之策。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近日撰文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是指貨幣政策介於寬鬆和從緊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它意味著貨幣政策既要改變寬鬆的基調,又不能急剎車。

  揣測其意,即貨幣政策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情況緊縮或擴張,靈活性有針對性地調整。面對美國的量化寬鬆以及其導致的寬裕流動性,以及可能引致的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我國可以採取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回籠、加息等從緊措施加以應對。而當面臨經濟下滑風險時,可以適當放鬆。

  盛松成在文章中也稱,抑制通貨膨脹開始成為我國經濟平穩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貨幣政策的優先目標再次面臨轉換:即中央銀行必須對通脹給予更多的關注,並及時作出政策響應。貨幣政策轉向“穩健”有利於管理通脹預期,有利於增強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