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反彈恐難延續國內大宗商品將維持高位震蕩

時間:2010-11-22 14:32   來源:《證券日報》

  在經過8個交易日的上漲之後,美元指數開始從短期高點79.461回落。在連續3個交易日收陰之後,美元指數于上週五跌至78.511,最低下探至78.160。此前,在美元指數上漲的第6個交易日,大宗商品迎來大範圍跌停,而此前,大宗商品大多都已經在美元反彈後開始下跌。大宗商品期貨跌停當日,期指市場、滬深股市也全線暴跌,紛紛創下今年以來最大跌幅。

  冠通期貨分析師王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説,近期國內期指及大宗商品市場的下跌與美元的反彈有很大的關係。從歷史上看,美元指數與大宗商品的價格存在負相關關係,其主要原因是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多以美元計價,因此當美元貶值時,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上漲;反之當美元升值時則出現下跌。本次也不例外。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美元反彈對大宗商品總體是利空,會對大宗商品起到抑製作用,而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商品期貨本身也到了一個技術高位。兩者此消彼長,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下跌,這時候投資者願意買美元,保值增值;美元貶值,大宗商品上漲,這時候投資者都會去買黃金和大宗商品,同樣是為了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美元指數三連陰

  大宗商品企穩反彈

  當愛爾蘭再次出現債務危機的陰霾時,國際外匯市場上出現大量的美元多單和歐元的空單,直接將原本處於跌勢的美元,從75.631的低點最高拉升至79.461的短期高點。相對應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應聲而落,這也是近期國內市場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隨著歐債局勢再次明朗,美元指數在最近三個交易日收出三連陰,對應的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也出現了企穩反彈的跡象。王宮認為,在目前美國經濟疲弱以及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大背景下,美元想要持續走強難度很大。

  一德研究院分析師王偉偉分析説,美元走勢已成多空轉換方向標。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出臺後,美元探底企穩。由於之前市場已經提前透支了美元下跌的空間,因而在利空出盡後,美元的反彈可謂基本符合預期。

  隨著美元的上漲,大宗商品在高點附近均面臨著回調整理的壓力,如果美元不能持續走強,那麼,大宗商品在經過前期的大幅回調之後,繼續深幅下行的空間不大,中長期的趨勢依然向好。

  美元很難持續上漲

  將繼續弱勢震蕩

  全球貨幣市場資金氾濫,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開始面臨輸入型通脹加速的巨大壓力。

  王偉偉介紹説,年初以來,各國政府為拯救經濟下行的風險,不斷為市場注入新的流動性,貨幣氾濫的局面有增無減。特別是世界三大經濟體——美日歐,紛紛採取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更是導致了全球物價飆升局面的産生。

  其中美國為了刺激本國經濟,多次實施所謂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大量投放美元,意圖壓低本幣,增加出口。因此在這種宏觀經濟狀況下,美元很難持續的出現上漲。王宮預期,歐債危機的陰影逐漸散去之後,美元仍將恢復到之前的震蕩下行趨勢之中。

  他分析説,從長期講,美元擔負著支撐世界流動性的重任,增發美元也就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助推劑,因此長期大量的發行美元必將削弱美元的幣值。

  從短期講,經濟危機過後世界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邊是新興經濟體快速的復蘇,經濟增長已經基本恢復到危機前的水準;而另一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則復蘇緩慢。

  王偉偉對記者説,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為應對經濟陷入衰退的局面,紛紛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通脹壓力加大,大宗商品價格集體走高。

  近期美聯儲再次啟動的這一輪的寬鬆貨幣政策,致使物價再度飆升。目前中國面臨著輸入性通脹加速的巨大壓力,緊縮性調控政策不斷出臺,顯示出我國政府在抑制通脹方面的決心。

  美元將繼續走弱

  大宗商品或會高位震蕩

  基於美元與大宗商品的關係以及美元後市的預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在美元的不斷下跌中受到比較強的支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運作,甚至是逐漸上漲,但這種局面對於國內經濟將會出現一定的不利影響。

  王宮認為,一方面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將抑制中國製造業的出口,使得大量的中國製造企業面臨危機;另一方面,不斷抬升的大宗商品價格將會把通貨膨脹輸入到國內,同時大量追逐資本收益的熱錢也會由於美元走弱和人民幣的逐漸走強而入境投機,這都將推高國內各種商品的價格。今年的CPI指數出現比較明顯的上漲與以上兩點均有密切的關係。

  在通貨膨脹預期增加和境外資本大量流入的大環境下,國內大宗商品和商品期貨的價格維持在高位也就順理成章。隨著美元繼續走弱,海外大宗商品價格走強,國內市場價格必然受到強有力的支撐。

  由於國內的通脹壓力較大,政府可能出臺包括加息,提高準備金率以及限制價格等政策手段來加以應對,因此市場同時存在繼續回調的壓力,國內的大宗商品市場將維持高位震蕩的格局。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不宜盲目看空,也不應盲目抄底,建議可以採取波段操作的策略來加以應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