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臨新寬鬆貨幣政策巨大壓力

時間:2010-11-04 10:48   來源:上海證券報

  是否有必要繼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這個問題正困擾著全球經濟。隨著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繼推出新的寬鬆貨幣政策,這將可能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一定的刺激效應,但也可能引發新的全球經濟和金融風險。

  是否有必要阻止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將是即將召開的G20首爾峰會上一個無法繞開的熱門話題。因為,日本已經啟動量化寬鬆政策,美國也將於近日實施這一刺激性很強的政策,其他央行是否會競相效倣,以避免本國貨幣升值和收緊貨幣政策?特別是一旦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刺激政策的新浪潮,將對世界經濟産生怎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分析。

  首先,發達國家之所以會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正面臨當前經濟復蘇困境而不得已採取的應對之策。

  從日本的情況看,除了緩解日元升值的持續壓力外,日本央行搶在美聯儲之前推出這一政策,主要是對難有起色的日本經濟加大刺激力度,如今年8月份CPI同比下降1.0%,表明當前日本經濟仍處於通縮之中。這也是日本加碼經濟刺激政策的原因之一。

  相對而言,美國的情況較為複雜,也更為引人注目。這是因為,近幾個月來美國失業率始終徘徊在9.6%的高位上,8月份的核心CPI同比上升0.1%,距零增長僅一步之遙。此外,9月份非農業就業數據也弱于市場預期。據此,日前IMF將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從2.9%下調至2.2%。而美聯儲向市場不斷傳遞這個資訊——將再度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同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還警告説,不應草率轉向財政緊縮政策,這不利於執行寬鬆貨幣政策。

  由此可見,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大刺激本國經濟復蘇的力度,以此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其次,當前部分發達國家推出這些寬鬆貨幣政策,對刺激和推進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很有價值,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方面,鋻於美國經濟復蘇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性,通過增強刺激政策強度來維持美國經濟復蘇具有某種“全局性”的戰略意義。因為,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剛剛結束自大蕭條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經濟衰退。從這個角度分析,繼續維持美國經濟復蘇,事關美國能否真正“走出”這次經濟衰退及全球經濟能否真正進入全面復蘇進程之大事。

  另一方面,日本和美國採取新的量化寬鬆政策,也將可能直接刺激或間接帶動歐洲或其他地區的經濟回升。這是因為,儘管歐洲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歐洲央行並沒有採取更為激進的寬鬆貨幣政策。數據顯示,今年3季度歐元區物價出現小幅下降,今年歐盟的經濟增速預期為1.8%。與此同時,英國央行近日也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也表示會採取購買債券的寬鬆貨幣政策措施。此外,加拿大、紐西蘭等發達國家也可能暫停加息步伐。由此,新的刺激政策對復蘇步伐不協調的發達國家促進經濟增長意義顯著。

  但是,我們也應當清楚地看到,新的寬鬆貨幣政策也存在著很大的隱患與問題。這是因為,這一寬鬆貨幣政策會導致美元貶值,擴大全球早已氾濫的貨幣流動性。在2007年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遺留下來的龐大流動性尚未退出舞臺的情況下,美元貶值及美元資産貶值都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向大宗商品,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新一輪上漲行情,對全球經濟復蘇也將構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另外,新的寬鬆貨幣政策還將引發全球範圍的“匯率戰”,並危及全球經濟復蘇。最近,巴西財長公開斷言一場貨幣戰爭已經打響,IMF總裁卡恩日前也表示擔憂“發生貨幣戰爭”的可能性。

  實際上,目前可能已有兩大危險不期而至。一是超額美元不僅流向了歐元和大宗商品,還可能流向了新興市場國家。由此,將逼迫韓國、印度和泰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如何控制熱錢流入的金融風險,這不免讓人聯想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與影響。至於新興市場國家能否抵禦來自超額美元的攻擊,目前仍不得而知。

  二是“匯率戰”將傷及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進程。因為,當前全球經濟雖然復蘇緩慢但依然在進行之中,而高速增長的全球貿易對本輪經濟復蘇,可謂是“功不可沒”。試想,一旦發生匯率戰或打響了貿易戰,這必然會對全球經濟復蘇産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當前全球範圍內面臨集中推出新的寬鬆貨幣政策壓力,這可能會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但也可能會引發新的經濟問題和金融風險。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