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係汽車三巨頭10月再掀召回潮

時間:2010-11-02 15: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10月28日,日産汽車宣佈,因汽車內部點火繼電器存在安全隱患,公司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214萬輛汽車;10月25日,本田汽車宣佈,因制動主泵制動液泄漏問題,將在全球召回52.8萬輛汽車;10月22日,豐田汽車宣佈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50多萬輛汽車,原因是汽車燃油泵和制動裝置存在安全隱患。日係汽車三巨頭10月下旬召回總規模超過400萬輛。

  禍不單行,美聯社10月28日報道,在踏板故障暴露前,豐田汽車涉嫌以回購問題汽車為條件,要求車主就問題汽車保持沉默。

  零部件環節“掉鏈”

  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在此次召回中,涉及問題車輛主要是因為制動主泵存在制動液泄漏問題,而該問題零部件均來自同一個供應商。

  豐田汽車10月22日向日本國土交通省解釋,涉及召回的150萬輛汽車存在兩個安全隱患,即燃油泵所用電線材料問題及制動裝置潤滑不良,後者容易引起漏油隱患,並可能導致制動能力下降。本田汽車則表示,使用了非原廠制動液的部分車輛,制動液可能會發生泄漏,進而引起制動力下降,加大發生事故的危險。

  另據日産汽車28日遞交給日本國交省的申請書,本次涉及召回問題汽車,其控制點火的繼電器二極體生産工藝存在問題,可能導致無法點火發動或行駛中發動機突然熄火。

  業內人士認為,日係車企在全球化擴張中陷入了“成本困境”,隨著汽車生産方式從平臺戰略轉向模組戰略,車企常將同一零部件運用於整個車係,以節省成本,但這也提高了品質控制風險;另外,車企在本土化經營中面臨當地供應商、勞工制度和市場準入規範等制約,未能實現要素投入的最優配置。在生産過程當中,一旦某一零部件出現了問題,將殃及整條生産線。

  豐田陷入“封口門”

  今年初,豐田汽車召回事件給全球車企敲響了警鐘。超過1000萬輛的召回規模、約3000起的車輛故障投訴、近100人的死亡人數,使得豐田成為汽車史上的“召回王”,也令各大車企重新審視車輛檢測與生産管理,不惜成本主動召回。不過,年初的召回只不過是豐田汽車召回醜聞的開始。

  據美聯社10月28日援引原告向法院提交的文件報道,豐田汽車接到消費者汽車缺陷報告時,曾提議向車主回購缺陷汽車。作為交換條件,豐田汽車要求車主簽訂保密協議,不對外“曝光”汽車缺陷。原告律師還指責豐田汽車沒有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告知回購缺陷汽車一事,並表示,隨著對豐田汽車召回事件的深入挖掘,豐田汽車早已獲悉缺陷的證據就越多。

  此外,部分原告律師10月27日向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地區法院提交的訴訟材料時認定,豐田汽車的技術工程師曾在2006年駕駛車輛時曾經發現汽車在沒有踩油門的情況下自行加速。

  對此,豐田汽車10月28日發表聲明承認,確實從部分疑是故障汽車的車主中回購汽車,也確實與消費者簽訂了特殊的“問題解決方案”,但消費者簽訂該方案完全出於自願,方案中也不存在所謂的保密協定。至於“無意識油門加速”的調查,豐田汽車發言人表示,公司技術人員和工程師深入分析問題車輛,並駕駛數千公里,但沒有遭遇消費者所擔憂的加速缺陷。(記者 吳心韜)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