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內貿易引領新興市場增長

時間:2010-09-29 1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正值世博會開幕第152天,園區內各展館不僅成為各地友人參觀遊覽的焦點,也成為各種觀點交鋒碰撞的競技場。日前聯邦快遞在美國館主辦了“瞬息萬變,攜手共建未來”論壇,出席會議的幾位經濟學家就全球經濟變化以及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影響做了深入交流。

  著名商業經濟學家黃賡指出,各項主要指標表明,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或者更多有望來自於亞洲。其中,亞洲區內貿易佔到亞洲總貿易量的一半,並將持續增長,成為引領新興市場總貿易量增長的重要因素。

  黃賡表示,新興市場的強勢增長與出口導向型經濟正在為當前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援,其中新興市場內部貿易約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50%,而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且影響力日益增強,其總量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在接下來的6個月,受亞太地區內部強勢增長動力的影響,亞太地區經濟將繼續保持增長;而歐美經濟仍在調整,庫存尚處於峰值,但會逐步向更可持續性增長的方向發展。

  黃賡還特別強調了中國在亞太地區貿易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中國不斷發展的消費市場在穩定全球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有利於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而對於中國自身來説,其發展不僅依賴對外貿易,國內需求的增長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同時出席的博斯公司全球高級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中國戰略》一書作者謝祖墀博士也提出,中國戰略其實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謝祖墀表示,現在,中國正處在一股“逆向創新”的潮流中,越來越多的創新理念從中國傳到世界各地,而不再像傳統模式那樣,創新思想流向中國。因此,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本土市場,很多中國企業開始成為跨國公司的有力競爭對手,“我們經常會很坦率對跨國公司説,如果不是把最優秀的團隊派到中國來,你就沒戲!”謝祖墀笑著説,“而與原來中國的全球工廠地位不同,現在很多跨國公司都想將研發也放到中國來,但首先考慮的是智慧財産權的問題,這需要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

  而對於想要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兼併收購的中國企業,謝祖墀指出,在一些受到政策保護的領域,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發展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央企;而相反,在充分競爭行業的企業,其核心競爭力則能夠比較快地培養起來,但現在很多中國企業還達不到如今這些跨國公司的標準,很難參與到全球的兼併收購中來。他建議,企業在發展中除了培養包括規模、資金等在內的硬實力外,還應該注重軟實力的積累。“這當然需要更長的時間,但這條路一定要走,這才能夠使中國企業成為既有核心競爭力、又值得尊敬的企業。”他説。(上海證券報 記者 溫婷)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