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業化”農業前景光明

時間:2010-03-23 15: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東京3月22日電(記者何德功 劉浩遠)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勞動力不足使日本農業受到嚴重衝擊,荒地不斷增多,農産品自給率持續下降。為擺脫農業的困境,日本政府正採取各種措施鼓勵科技興農,推動農業的“工業化”發展。

  目前,日本一些大型企業正在涉足農産品的生産,他們應用發光二極體照明、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等技術,建造“植物工廠”,探索農業的“工業化”發展道路。

  據悉,三菱化學公司今年4月將推出用大型集裝箱改造的“植物工廠”。這種植物工廠在集裝箱上部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混合電源;室內裝備了水處理設備,通過迴圈利用節約用水;以LED光照設備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水耕栽培系統負責投放最合適的液體肥料;集裝箱壁加裝的隔熱材料使外部的溫度不會影響室內變化,既可以控制能源消耗,又可以準確調節植物生長的最適合溫度。

  像這樣的一個面積約30平方米的集裝箱,一年大約可收穫1.8萬棵生菜和小松菜,可謂非常高産。這種植物工廠最大的好處是不受地域環境的影響,不論是寒冷地帶,還是無水沙漠,都可以做到穩産高産,保種保收。

  為了適應新生的植物工廠的需求,昭和電工專門為植物工廠開發了LED産品,可以發射促使農作物生長的特定波長的紅光,目前已被日本全國十多家植物工廠採用,2010年的銷售額預計可達10億日元。

  目前,日本最大農藥製造商——住友化學也已直接參與農業生産。去年5月,住友化學在長野縣設立農業法人,利用高科技生産草莓,並計劃很快在全國增設30至40個生産基地,到2015年草莓銷售額預計可達50億日元。

  此間專業人士表示,隨著“植物工廠”的不斷涌現,日本農業的“工業化”發展將具有光明前景。

  農林水産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日本國內撂荒的土地達38.6萬公頃,和1975年相比增加3倍,50%的荒地集中在山區。該省有關人士説,截至去年4月,全國已有50家植物工廠,該省的目標是到2011年增至150家。

  農林水産省認為,工業技術應用於農業,有可能解決人口老齡化、人手嚴重不足、土地撂荒等嚴重問題,進而提高日本農業的自給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