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來勢洶洶 主要發達經濟體或提前加息

時間:2010-01-25 10: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近公佈的英國去年1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超預期地達到了2.9%,遠高於英國央行2%的中期通脹目標水準。在這之前,美國去年12月CPI也有“不俗”表現。在經濟尚存“二次探底”之憂時,物價卻已先升一步,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緊縮可能提前。

  由於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縮短了衰退時間,“濃縮”後的CPI走勢普遍呈現陡“V”形走勢。發達經濟體CPI急速回升的一個共同點是受能源價格快速反彈的影響,在指標上表現為CPI快速超越除去能源和食品價格的核心CPI。

  儘管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就業市場依然低迷,但是通脹並不會因此受到抑制。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大宗商品市場出現較大回升後,將抬升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特別是通過能源價格渠道的傳導直接提升CPI。在當下,大宗商品價格復蘇催生的通脹壓力已經明顯。

  隨著在全球經濟中佔比不斷上升,新興經濟體對大宗商品市場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由於它們經濟回升速度普遍快於發達國家,對提前激活大宗商品市場也産生了一定影響。復蘇的不同步性也使得主要發達經濟體提前面臨通脹壓力。

  目前,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還不得不堅守著寬鬆貨幣政策。以英國央行為例,最近的議息會議紀要顯示,該行量化寬鬆計劃規模仍保持不變。這是因為英國失業率仍處於7.8%的高位,而且該國財政也需要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支援。當然,該行也承認通脹率高於此前預期,並將密切監控風險。在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之間,央行的弦已經提前緊繃。

  由於全球經濟的穩步復蘇,以及主要發達經濟體已經啟動補庫存過程,2010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已是定局,各經濟體的通脹形勢均不樂觀。以美國為例,今年的通脹壓力並不見得比英國小。即便消費者信心低迷,但製造業快速復蘇的趨勢以及商品和能源成本提高,都可能會超預期地推高美國通脹水準。更何況美國CPI翹尾因素上半年也將保持在2%以上的高水準,各種因素作用下,上半年美國通脹水準出現超常規增長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

  傳統觀點認為,貨幣緊縮政策主要針對總需求,似乎對輸入性通脹作用有限。但是,要知道本輪通脹主因大宗商品上漲也是因為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引起,因此貨幣緊縮具有“精確打擊”的效果,對於延緩通脹到來,為經濟復蘇爭取時間具有良好效果。

  在經濟蕭條時固然應以經濟增長為重,但在過熱苗頭顯露的情況下,對原本主要以維護幣值穩定為己任的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來説,在年中之前開始加息將是大概率事件。(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徐建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