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再提對人民幣升值期望

時間:2010-01-19 10: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0年伊始,人們既看到了美國部分零售商在去年12月的零售數據好于預期,也看到勞工部發佈的月初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的增幅少於預期。這些利好的數據無疑反映出美國經濟正向復蘇的方向發展。儘管如此,金融危機所留下的陰影依然讓許多人對美國未來的經濟抱有眾多褒貶不一的猜測。為了解美國經濟刺激政策的實際效果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並給我國經濟決策層提供參考,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與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於15日聯合舉辦了“美國經濟的復蘇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研討會。來自美方的專家在會上一致表示,美國經濟在復蘇之路上依舊是喜憂參半。一些專家還認為,人民幣的升值與美方的出口政策或將在這條復蘇之路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美經濟前景難料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商業與經濟研究項目主任及前克林頓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馬丁貝利在發言中表示,自去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2%的增長後,有人開始預測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將在4%到5%之間。“這得益於美國政府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美聯儲採取的措施。現在華爾街主要的銀行已經能保證自己的生存並且取得一定的盈利了。”馬丁説,“但至於美國經濟增長能否在2010年繼續保持下去依然是個問題。”

  馬丁認為,美國居民的財富總量因為金融危機出現了很大的縮水。雖然總縮減量已從14萬億美元下降到了12萬億美元,但他表示,美國的消費者依然感覺自己不像從前那樣富有,在民眾的消費意願恢復到可以大幅消費之前,美國的經濟依然難以穩固地增長。此外,美國房價依然存在下跌空間。雖然美國房地産整體呈現不景氣的局面,但馬丁認為目前最為疲軟的環節存在於美國的商業房地産中。房地産的困境還在持續影響著美國區域性與地方性銀行的狀況。對此馬丁表示:“今後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大批銀行的倒閉,進而也會影響到中小企業貸款的情況。”而對於始終保持在10%甚至更高的美國失業率,馬丁相信它或將長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若想恢復到多年前5%的失業率水準,則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談及美國政府為經濟的長期復蘇而做的相關鋪墊性工作,馬丁則表示,在一系列動作中,既存在像醫改這樣將持續擴大財政赤字的政策,也存在著並沒有緊鑼密鼓、有效實施的金融改革等工作。“現在我們實行的醫改並不利於讓美國長期的預算形式回到更好的情況。而我也感覺到2010的金融改革不像去年那樣緊迫了。”馬丁説,“可以説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若等到金融危機真正的結束,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

  ■兩難局面寄望出口改善

  早在危機發生之前,美國的樓市和股市都曾出現過大漲的情況。美國家庭在感覺自己更加富有的同時也減少了收入支出中儲蓄的比例。美國財政部駐中國經濟金融特使杜大偉説:“曾經有一時期,美國的居民儲蓄率甚至降至零。我認為,如此低的儲蓄率也是造成在繁榮時期的美國會出現鉅額貿易赤字的重要原因。當時美國貿易赤字的額度高達美國G D P的6%。”從長期出發,美國民眾目前更加重視增加自己的收入儲蓄。數據顯示,當美國家庭的財富大幅下降後,其居民的儲蓄率已經從其可支配收入的0%漲到4%。然而儲蓄的增加也意味著消費的銳減。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