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後全球金融業格局:中國需要更多金融服務

時間:2009-11-19 11:34   來源:金融時報
  與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業發展過度大相徑庭的是,中國金融業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

  “金融業的發展過度”這個命題在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英國是成立的,但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情況恰恰相反。

  經歷了本輪金融危機的洗禮,未來全球和中國金融業將呈現出何種格局成為近期經濟金融界關注的焦點。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11月18日在北京談及未來西方金融業特別是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前景。他強調,與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業發展過度大相徑庭的是,中國金融業迫切需要進一步發展。

  中國不存在金融業發展過度

  郭樹清18日在出席由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信達資産管理公司主辦的“全球金融危機與不良資産管理大會”時表示,“金融業的發展過度”這個命題在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和英國是成立的,但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情況恰恰相反。

  “在西方國家,金融市場的成熟度以及金融業在就業和GDP中所佔比重都比較高。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金融業在就業中的佔比分別在6%、8%、9%左右。本次金融危機源於美國恰恰説明美國的金融服務已經過度了,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人都能夠得到貸款。相比之下,在中國,即使把兼職的保險推銷員都算上,這一比重尚不足2%。在金融市場成熟度方面,中國在全球排在第80名之後。”郭樹清如是説。更重要的是,他補充説,中國的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與金融業不發達直接相關。過去30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近10%,但實際福利水準遠遠低於這一水準,説明經濟增長的效率很低。另外,與經濟發展階段更高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處於工業化階段,對工業化的物質生産的依賴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就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務。

  記者當天從米爾肯研究中心獲得的數據更是清楚地證明了上述觀點。據悉,美國的金融資産佔全球220萬億美元總額的27%,列全球第一位;日本、英國分別佔13%、7%,分列第二、第三位;德國和中國均佔6%,並列第四位。在102萬億美元全球銀行總資産中,名列全球前五位的分別是美國(佔17%)、日本(14%)、英國(10%)、中國(7%)、德國(6%)。在全球84萬億美元的未償債券中,美國、日本、德國分別以36%、14%和7%的比例佔據前三甲,英國、中國分列第四、第五位,佔比為5%和3%。在總規模為35萬億美元的産權資本市場中,美國仍高居第一,佔比達到34%,緊隨其後的是日本(9%)、中國(8%)、德國(7%)、英國(5%)。

  中國金融業發展重點將有變化

  談到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時,郭樹清共列出了與以往相比有所變化的八大重點,包括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為農村居民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務、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好的消費信貸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好的理財與投資服務、為大中型企業提供債券融資服務、為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融資開闢正常渠道、繼續發展多層次的股本融資市場、大力促進共同基金的發展。

  目前中國的債券融資佔融資總額的比例相當低,特別是企業債。根據郭樹清的介紹,今年企業債規模還是最大的,加上央行票據,新增約1萬億元,但餘額不到1萬億元,遠低於整個債券市場約16萬億元的規模。他認為我國企業債市場的規模應該與股市差不多,即大約20萬億元。

  “公司債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發展造成很大壓力,好的公司直接發債可以推動銀行的轉軌,服務其他中小企業、為居民提供消費信貸和理財服務。”他如是説。

  此前野村證券亞洲(日本除外)首席經濟學家蘇博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和亞洲國家發展自己的債務市場大有裨益。這是因為:規模比較大的債市能夠吸收蜂擁而至的資本流入;可以使更多的本國儲蓄投資在本地;能幫助一些長期的基礎設施項目進行融資;可避免經濟下行時資本逃逸本國;很好地提高本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郭樹清還強調了中國金融業在發展中需要嚴格防範不良的傾向。他説,首先,一定要解決一哄而上地投資融資、貸款的格局。其次,即使對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融資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現在過多的資金盲目地投向了基礎設施,有的地方在同一方向修建多條高速公路,甚至再建高速鐵路。第三,不能重復人為刺激和誤導消費的做法,比如誘導客戶大量使用信用卡等。第四,必須避免複雜化的産品,使金融業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第五,在薪酬制度上要保持貢獻和收入的平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另外,還應嚴格防止衍生産品失去監管和調控,特別是跨境資本交易,並盡可能避免週期性大幅度調整和剝離不良資産。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