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監管立法在爭議中起步 已賦政府拆分權

時間:2009-11-06 13:03   來源:人民日報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近日相繼通過一些有關金融監管的議案,並就監管的結構性改革進行了聽證討論,美國金融監管立法的漫漫歷程由此開啟了第一步。

  為監管漏洞打“補丁”

  美國現行金融監管體系定型于上世紀30年代。隨著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許多監管漏洞也隨之出現,如聯邦監管人對銀行有干預權,但對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由對衝基金、私募基金等組成的影子銀行體系則權力有限。目前進行的金融監管改革,目標之一就是給這些漏洞打“補丁”。

  金融衍生産品交易長期無人監管,是讓保險業巨子美國國際集團(AIG)轟然倒下的元兇。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通過的衍生産品交易管理議案,要求從事衍生品交易的銀行和公司必須擁有足夠的資本金,其交易應在票據交易所進行。儘管該議案大大加強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衍生産品市場的監管權,但許多專家認為,此舉可能導致職責不明或雙重監管。此外,眾議院通過的加強對信用評級機構控制的議案,要求金融業信用評級公司須公開其評級獲利情況,並賦予SEC監督其操作的權力。評級公司還被要求任命更多的獨立董事。如果投資者認為評級公司出現評級錯誤,可以起訴評級公司。

  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署也是美全面改革金融監管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根據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議案,信用卡、抵押貸款、個人儲蓄等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金融産品與服務,都將置於這一新機構的監管之下,目的是防止金融機構對消費者發放掠奪性貸款,確保消費者獲取可以理解的金融産品資訊。

  實施系統風險監管

  這場金融危機凸顯了系統監管的迫切性。根據眾院有關議案,美國將成立一個由財長任主席、聯邦高級監管人組成的監管理事會承擔系統風險監管者的角色。該機構有權制定政策,對大型金融機構實施嚴格的監管標準,協調不同聯邦機構之間的分歧。在現有監管人中,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系統監管中將發揮主要作用。

  儘管各方在加強系統性風險監管上幾乎沒有分歧,但由誰執行這一權力,國會、政府內部卻存在爭議。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金融專家沃裏森認為,美聯儲本身就會造成系統性風險。正是由於美聯儲長期維持低利率,引發了房産泡沫,最終導致了目前的抵押貸款崩潰、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因此,要建立一個獨立於美聯儲之外的機制,才能阻止系統性風險。

  許多專家則對過度依賴政府保障系統健康的可行性提出質疑。布魯金斯學會的金融專家伊利奧特認為,政治考慮和民眾態度往往使政府很難對市場泡沫採取行動。

  賦予政府拆分權力

  這場金融危機創造了一個新的英語詞彙,即“大到不能倒”(的企業)(英文縮寫TBTF)。一些巨無霸級的金融機構一旦陷入危機,就具有威脅整個系統的能量,而政府除了動用納稅人的資金對其出手救援外,幾乎沒有更合法的有效手段。過去兩年裏,金融危機改寫了美國的金融格局,一些金融機構的規模膨脹得比危機前更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控制了美國儲蓄額的33%,這一比例比2008年底上升了11%。這令人們愈發擔心,政府早晚要陷入救援這些“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的困境中。

  為避免這種困境出現,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議案稱,系統監管人有權拆分陷入經營困境的大型金融機構。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日前表示,即使是經營健康的大型金融機構,只要判定這些機構的規模和範圍大到足以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的程度,政府就有權要求它出售或轉讓資産。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關於拆分大型金融機構的最嚴厲表述。《華爾街日報》的分析認為,這顯示出美國政府正傾向於接受用這種“先發制人”的方法解決問題。避免金融機構“大到不能倒”的最好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不讓它做大。

  白宮希望今年年底前能完成金融監管改革的立法。然而,從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議案,到最終參眾兩院形成統一文體的法案,這是一個艱難的討價還價過程。在美國金融界對幾乎所有改革內容持反對意見,參議院黨派界限日趨明顯,立法程式受限等背景下,美國金融監管改革能否通過立法程式,可能還存在著變數。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