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産自救重建工廠 汶川災民進京尋商機

時間:2008-06-11 12:59   來源:京華時報
  昨天,進京尋商機自救的段守生和侯朝勇來到王府井推銷牦牛梳。他們來自汶川威州鎮南橋村,是汶川西羌牦牛梳廠的業務員。他們的廠房在地震中變成廢墟後,他們決定自救,進京推銷牦牛梳,用賺來的錢重建工廠。
    
    導遊姑娘指點迷津
    
    侯朝勇和段守生是6月9日乘飛機進京的,一直住在軍事博物館附近一家招待所內。他們在推銷牦牛梳時,很少提“我們是汶川來的”。侯朝勇説,“不提這些,是怕被人誤會是借災區之名不勞而獲。”
    
    昨天,侯朝勇身穿著一件白色T恤在王府井考察,T恤上印有“I LOVE CHINA”(我愛中國)字樣。他們在王府井一方面向商戶推銷牦牛梳,另一方面尋覓店舖打算租下來自己賣牦牛梳。
    
    侯朝勇經過考察,發現王府井的商戶對牦牛梳需求不大,而在王府井租用櫃檯或店舖的想法,也因租金過高放棄。
    
    見二人無計可施,一直關注他們的導遊姑娘楊娜説,在昌平西關環島北側,有一家旅遊購物集散地,應該適合他們的産品。二人立刻趕往昌平。
    
    在昌平購物集散中心,負責人潘經理聽説二人來自災區,熱情招待。潘經理得知侯朝勇要租店舖賣牦牛梳,面露難色。他説,侯朝勇的牦牛梳和中心商戶的産品在種類上有衝突,集散中心和商戶簽的合同中不允許出現該情況。
    
    經過一番思考後,潘經理説,“我再想想辦法,爭取能給你們弄出一個攤位,租金肯定是最低的,如果公司同意,我立刻通知你。”
    
    求助本報熱盼商機
    
    昨天下午,侯朝勇和段守生從昌平回來後,接連跑了多家商場。侯朝勇説,“一刻也不敢歇著,家裏人都等著呢,趕緊把事情辦好才踏實。”儘管臨走前,廠子沒有給他們下達指標,但侯朝勇覺得“心理壓力很大。”
    
    昨晚8點40分,侯朝勇給記者打來電話,希望讀者看到報道後,幫助他們尋找租金便宜,客流量大的櫃檯,或者有人願意代理他們的産品。侯朝勇説,“我們成本價賣,想儘快把東西換成錢,重建廠子、給工人發工資。”
    
    侯朝勇要重建的工廠是汶川西羌牦牛梳廠。該廠曾是汶川當地3家牦牛角工藝品廠中的一家,生産牦牛角梳子、牦牛角飾品和工藝品等,産品主要銷往九寨、黃龍等周邊旅遊景點,有員工100余人。
    
    地震造成工廠損毀,他們在汶川南新鎮建的600平方米的展賣大廳也完全垮塌,大部分牛角工藝品成品被毀,損失數百萬元,九寨溝、黃龍一線的銷售網路徹底斷絕。“幸好工人沒有傷亡,這是不幸中的萬幸,只要人在,我們就有希望。”侯朝勇説。
    
    經過努力,侯朝勇和工人們從廢墟裏搶出價值百萬元的貨物。
    
    政府鼓勵生産自救
    
     6月3日,侯朝勇、段守生和10余名工人帶著搶救出來的百萬元貨物,從汶川出發,經理縣、馬爾康、雅安一線趕往都江堰,700余公里的路程他們走了30個小時。
    
    “我們要走出去,生産自救,不能光靠政府救濟。”侯朝勇説,他和工廠負責人商量後決定,由他和段守生帶著資料和樣品來北京尋找市場。
    
    對汶川西羌牦牛梳廠自救的行為,汶川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向世茂説,他們的做法非常好,政府鼓勵民眾主動出去,以投親靠友或再次創業等形式生産自救。
    
    向世茂説,汶川走出去尋求生産自救的有兩部分人,一是當地企業,將積壓産品換成現金而自救;二是當地農民,因震後交通不便,本來90公里的出山路程變成數百公里,大量成熟的農産品爛在田間地頭,農民為了生計,也主動出去尋找銷路。(于傑)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