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鑫藥業在吉林省從事多年醫藥産業發展,圍繞長白山藥用資源的開發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吉林人參賣成了蘿蔔價,參農收入無法保證的情況下,紫鑫藥業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加強科技研發、搞人參的圖譜研究來提高人參的品質。”通化市市長田玉林説。
“長白山是中國人參的主産區,由於常年採挖,野生人參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解決人參基因退化問題,吉林省實施了‘人參野生資源恢復工程’,紫鑫藥業從今年開始連續三年將向長白山撒播6噸人參基因技術精選的人參種子,促進長白山人參野生資源的保護和恢復,為後續資源做貢獻。”
田玉林向記者表示:“未來,通化市將堅持種植規範化、品質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産業集群化的發展方向,建基地、壯龍頭、促研發、育品牌、重監管,把通化打造成為科研、種植、加工、商貿、旅遊觀光、人參文化‘六位一體’的中國人參産業集群,打造特而精、大而強的中國人參産業基地。”
這位市長制定的目標是:到2012年,70%以上人參産品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總量比重達到40%以上。“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中國人參産業終將擁有屬於自己的輝煌。”
夜訪“鬼市”
——揭秘全球最大人參市場
一雙沾滿泥巴的手,用力抵住記者的胸膛,一雙警惕甚至有些憤怒的眼睛,迎面刺過來:“你是韓國人吧?這裡不許照相你知道嗎?”10月23日16時10分,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萬良鎮的人參交易市場門前,一個穿著黃色軍大衣的當地參農(種植人參的農民),情緒激動地制止記者拍照。
參農的這一動作,立即引來另外兩位當地百姓的“助戰”,場面一度顯得有些危急。
當記者亮明身份,情況竟峰迴路轉。“中國人啊,對不起啦哥們兒。”沾滿泥巴的手從記者胸前轉移到了肩膀,大聲告訴旁邊的人:“這是咱自家人……”
萬良鎮距長白山不足百公里,一直以來因交通閉塞而有些落後。鎮裏除了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建起了一個人參交易市場,其他再無像樣的産業。這麼一個山腳下的古樸小鎮,為什麼對“外國人”如此敏感和戒備?而這傳説中的“鬼市”又是什麼樣子呢?
世界人參“心臟”
小小的萬良,大大的市場。
外界也許根本想不到,吉林省撫松縣萬良鎮,這個全鎮總人口只有2萬人的彈丸之地,竟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
10月22日傍晚,記者駕車沿長白山脈崎嶇的國道進入萬良小鎮,和大多數東北鄉鎮一樣,10月下旬的萬良鎮顯得有些冷清,鎮裏見不到高樓,唯一的一條主幹馬路上,行人寥寥,車輛不多。
汽車沿馬路緩慢行駛,一個特殊的景象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道路兩旁,幾乎是清一色的藥材商店。人參商行、中藥材經銷公司、長白山野山參經銷處……牌匾五花八門,但主題卻幾乎只有一個——人參。
萬良鎮從事人參經營的業戶共有600多戶,從事人參種植及季節性加工經銷的農戶近4000戶。全鎮約有80%的人從事人參加工,另外的20%也基本上從事著人參種植,或者在加工交易旺季,在作坊或者加工廠打短工。可以説,萬良人的生活離不開人參。
“別小瞧這小小的萬良鎮,這裡可以加工生産8個系列600多個品種的人參産品,每年從8月中旬一直到11月下雪,大量人參産品是從這裡出發,遠銷到國內20多個省市、港澳臺地區,以及地球對面的美國、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中國的大約50%以上的人參産品出自萬良。中國人參産量佔世界的70%,萬良鎮人參交易市場的銷售量佔全國的半壁江山,所以説,萬良鎮是世界人參的‘心臟’。”萬良長白山人參市場的負責人一邊陪記者參觀,一邊“炫耀”著萬良鎮。
天漸漸黑了,氣溫開始下降,但這個時候,萬良鎮最熱鬧的時候也到來了。這熱鬧的源泉,就是被稱為“鬼市”的萬良長白山人參交易市場。
性命攸關,塵土飛揚
萬良鎮的人參交易除了有季節規律之外,在一天的24小時裏,其作業時段也分得很清。一般情況下,到了人參採挖季節,參農會選擇上午採挖,下午裝袋打包,晚上拉到交易市場裏去賣。久而久之,在萬良鎮,就形成了一個傳統——夜晚進行人參交易活動,即當地人俗稱的“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