倣瓷食具或釋放三聚氰胺 密胺食具標準面臨修訂

時間:2008-11-26 13:22   來源:京華時報
  市民餐桌上色彩鮮艷、款式多樣的倣瓷食具也可能釋放出三聚氰胺,對人體造成危害。針對上週末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佈的一組抽檢數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董金獅昨天確認,協會已收到衛生部緊急發來的《食用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徵求意見稿。據了解,這也是該標準20年來首次進行修訂。

    抽檢四成不合格

    上週末,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與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公佈的一項抽檢結果顯示:對北京5個批發市場進行密胺食具(俗稱倣瓷食具)産品檢測,合格率只有60%。

    董金獅介紹,11月13日,協會分別在北京市天意新商城地下一層、萬通商場4層、玲瓏塔市場、岳各莊市場二樓食品廳以及錦繡大地市場物流港地下一層C區共5處地點購買了一定量的密胺食具,並將樣品送往國家環保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

    上週末公佈的檢測結果顯示,5個市場中有兩個市場産品檢測不合格,合格率只有60%。

    目前,倣瓷食具在餐館、食堂和家庭中廣泛使用。董金獅介紹,倣瓷食具學名叫密胺食具。

    董金獅介紹,密胺食具的主要成分就是密胺樹脂,而密胺樹脂就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如果原材料樹脂聚合得不好,很容易讓三聚氰胺遷移到食物裏。此外,三聚氰胺在常壓下354℃高溫下還可能分解産生氰化物(毒性更大),因此在加熱或者放進微波爐使用時都可能産生有害物質。

    國家標準缺失

    董金獅介紹,在全國密胺食具1000多家生産企業中只有22家企業有生産許可證,相當於98%的企業在違法生産,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造成這一局面的最大根源就是國家標準缺失,以致劣質産品混跡市場”,董金獅介紹,品質較好的密胺食具中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在一般情況下是穩定的,只有在長期水泡、酸鹼、高溫三種條件全具備的情況下才會有三聚氰胺溶出。

    董金獅介紹,由於無國家強制性標準限制,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在産品中大量使用甲醛。惠州五和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還有些打著密胺食具旗號的産品,是使用醛樹脂或醛樹脂和三聚氰胺樹脂混合料生産的,這種使用醛的食具從外表上看較難區分,但其成本不及密胺食具一半,長期使用會危害身體健康。“我們已將這些事實反映到有關協會。”陳先生這樣表示。

    徵求意見嚴於國際標準

    董金獅介紹,協會在公佈了密胺食具的檢測結果後,本週一收到了由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委發佈的新國標徵求意見稿。記者發現,這份徵求意見稿首先更改了標題,《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改稱為《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

    “這一點就表明,以前不在標準之列的食品容器也必須強制執行該標準”。據了解,該標準于1980年首次發佈,1988年第一次修訂,本次是第二次修訂,中間隔了20年之久。

    記者發現,要求必須強制執行的該徵求意見稿對“三聚氰胺單位遷移量”做了明確規定,即將濃度4%的乙酸(醋)注入三聚氰胺成型品容器中,保持60℃恒溫浸泡兩小時後,每平方分米三聚氰胺單位遷移量不得大於1毫克,甲醛單位遷移量不得大於2.5毫克。

    “徵求意見稿中關於三聚氰胺單位遷移量的規定要嚴於國際標準”,董表示,但是對於甲醛的遷移限量,協會方面認為過於寬鬆,按理,甲醛對人體毒性更大,其限量最起碼應與三聚氰胺相同。

    另外,意見稿還明確規定産品應標記清晰的永久性的“食品用三聚氰胺”、“食品用MF”或“食品用Melamine”以及“嚴禁在微波爐內加熱使用”的字樣。

    董向記者透露,12月中旬,食品包裝材料標準更新審查會將在哈爾濱舉行,屆時,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委等將對包括《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在內的標準進行審核,預計最快明年1月能正式出臺。

    董還向記者透露,協會于近日又從北京家樂福、超市發等超市以及岳各莊、錦繡大地等批發市場抽樣了15個産品,並送往國家環保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此次檢測將完全按照新的徵求意見稿的標準檢測,同時還將按照歐盟的標準進行四項指標的檢測”,董向記者透露,估計結果不日將對外公佈。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