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堵漏油幾無可能 漏油油田或被責令停産

時間:2011-08-31 09: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對於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而言,今天(31日)是國家海洋局責令康菲公司完成“兩個徹底”的最後期限。面對中國政府部門對外資油企罕見的嚴厲通牒,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的油氣勘探專家、海洋環境學者、安監系統官員均指出,康菲公司31日內實現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簡稱“兩個徹底”)的要求“幾乎沒有可能”。

  多位權威人士向《經濟參考報》透露,海監部門現場調查顯示,日前16個新溢油點的産生,與康菲公司在渤海灣5個鑽井平臺的繼續作業有關,“就好像好幾個人同時拿著充氣筒給破輪胎打氣,氣肯定會冒得更快”。該人士稱,若有關部門已獲得充分證據,有可能責令康菲公司的蓬萊19-3油田7個鑽井平臺全面停止作業。這意味著,被康菲公司視為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海上油田有可能被叫停。

  針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國家海洋局已牽頭聯合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安監總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一位聯合調查組成員向本報指出“康菲中國肯定完不成國家海洋局的要求,主要是他們態度不積極。如果聯合調查組這兩天不敦促他們及時彙報,他們會更不積極!”

  在上週四召開的視頻會議上,國家海洋局通報了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處置工作的有關情況。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如果康菲公司不能在8月31日的期限內完成“兩個徹底”,將依法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

  國家海洋局29日發佈的《海洋環境資訊》顯示,蓬萊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積累計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累計870平方公里,單日溢油最大分佈面積158平方公里,“本次溢油事故對油田及周邊海域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

  某直轄市安監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副局長向《經濟參考報》指出,本次溢油事故既是一起海洋環境突發事件,又是一起安全生産事故。“迄今為止,康菲中國一直將蓬萊19-3油田溢油稱為‘事件’而非‘事故’,不排除他們刻意規避其中的人為錯誤。

  該人士呼籲“國家海洋局一定要化被動為主動,從康菲中國手中奪回溢油事故的治污和堵漏主導權。”

  有關權威人士向《經濟參考報》透露:“一旦康菲中國31日無法按時交差,或者交差的品質不符合聯合調查組的要求,國家海洋局手裏還有幾張牌可出,包括責令康菲公司對蓬萊19-4油田全面停産,並在隨後全面接管清污工作等。”該人士稱“出這幾張牌的可能性很大。”

  上述權威人士稱,在遏制持續2個多月的溢油勢頭同時,國家海洋局還需要制止現有油污進一步擴散,並對近岸漁業、旅遊業和中長期的海洋生態造成更大損失。該人士稱,在行政處罰中,如果行政相對人(康菲中國)無法限期排除危害,行政主體(國家海洋局)可以代為執行,也就是全面接管溢油平臺的堵漏和清污工作。

  “如果康菲已經介入清污,而國家海洋局無法採取有效措施(包括介入清污工作)遏制污染加劇,日後打官司時就無法對擴大化的這部分損失實現生態損害索賠。”上述專家還稱“根據相關民事法律和《侵權責任法》,康菲公司應承擔上述合理救助(清污工作)的費用。”

  此外,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國家海洋局可立即對康菲中國施以最高2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於處於持續狀態的違法行為,一旦行為終止(溢油平臺停産),行政主管部門就可發起行政處罰,不需要等到油污清理完畢或者生態損害評估完成。”上述人士稱。康菲中國官方網站顯示,7月13日國家海洋局下令蓬萊19-3項目B平臺、C平臺停産,康菲“立即執行命令”。

  上述權威人士強調,在上述行政處罰之外,康菲公司還將面對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代表中國政府發起生態索賠公益訴訟。國家海洋局相關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表示,根據《海洋環境保護法》,沿海16個省市政府和當地的養殖業戶、漁民個人都有權利就此提出索賠。

  面對國家部委、行業專家和社會公眾的多方質疑,康菲中國仍堅稱,截至8月29日,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C平臺附近99%的礦物油油基泥漿已被清理,所有活動的滲油點已得到控制,油樣繼續顯示溢油不會對海岸造成實質性影響,已開始實施長期解決方案,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0日披露,在其24小時監視監測溢油現場,並且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和督促的情況下,康菲公司不得不從原來堅稱已封堵溢油源到現在承認溢油點多發。康菲中國對此則表示,新發現的16個溢油點中,12個已不可見,並在首次被發現後再未出現滲油;當前只有4個可見的滲油點,只有其中兩個仍呈間歇性活動狀態。

  康菲中國官方網站顯示,蓬萊19-3油田被中國政府列為重點開發項目。康菲中國透露,蓬萊油田二期項目正在開發建設之中,蓬萊油田的産量正不斷攀升,預期在2011年達到産量高峰,日産原油預計達60000桶,而2010年日均原油凈産量為56000桶。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