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名陸生報考臺灣本科 即將迎來報名高峰

時間:2011-05-31 09:42   來源:東南網

  415名陸生報考臺灣本科

  臺預估高考後一週才是報名高峰

  據臺灣大學院校招收大陸學生聯合會最新統計,截止到昨天下午,已經有415名陸生完成報考臺灣本科院校的網路報名確認工作,而登錄報名網站的大陸考生達到946人。其中,輔仁大學的財經科系最為熱門。

  5月16日開始的陸生報考臺灣本科院校,半個月來一直“生意平淡”。負責統計報名情況的陳老師認為,現在是大陸考生衝刺高考的最後時期,沒有多少人報名情有可原。目前接到不少考生家長諮詢,問題主要集中在財力證明和藝術類專業報名等。

  陳老師預計,陸生申請臺本科院校的時間截止到6月16日,因此大陸高考結束後一週,應該會是考生報名高峰,為此臺灣各方面已經做好相關準備,希望協助更多大陸學生順利完成報名手續。

  報考提醒

  請注意臺灣高校專業差異

  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關於赴臺求學的相關問題,也成為各類考生最為關注的問題。根據臺灣教育線上的統計,目前除了報名流程方面的疑問,臺灣各大學的專業也成為最受關注話題。

  從課程設置看專業區別

  臺灣高校專業設置體現出鮮明的職業導向,大量開設實用導向型專業。尤其是新近設立的高校,更加貼近現代生活,專業設置上也相當有特色,往往與市場緊密結合,社會流行什麼,學校就教授什麼。

  例如,很多大學開設了所謂的民生學院,就是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系,比如生技彩粧、化粧品應用管理系、餐飲係、觀光遊憩係、時尚生活創意設計、休閒保健管理系、運動休閒係、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以及兒童與家庭係等等,若是不認真研究,絕對會被弄得眼花繚亂。

  這些五花八門的專業,不但在大陸大學中鮮見,有的從字面上也很難直接理解。臺灣教育線上的工作人員建議,陸生在選擇臺高校時,對於不同專業,關鍵要弄清楚其課程設置、培養方向等各方面要求,“很多學校縱然專業名稱相同或類似,但由於側重點不同,將來的就業方向會有很大的區別!”

  跨兩岸用語差別選科系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兩岸間在語言、習慣上存在不少差異,高校科系專業用語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比如大陸的“資訊”,臺灣稱之為“資訊”,明白這個,就很容易搞懂臺灣的資訊工程、資訊管理、資訊科學、資訊傳播等專業;再比如大陸説“網路”,臺灣叫“網路”,大陸的“鐳射”對應臺灣的“鐳射”,大陸的“數位”“數字”對應臺灣的“數位”,大陸的“影像資訊”、“視頻”對應臺灣的“視訊”,大陸的“軟體”對應臺灣的“軟體”等等。諸如此類,考生都很有必要了解,在選擇時就少了很多障礙。(海峽導報 記者 張燕娟)

編輯:劉承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