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MOU正式生效 臺專家喻“三通”後“第四通”

時間:2010-01-18 08: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一月十六日電 (記者 曾嘉 陳立宇)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MOU)十六日正式生效,象徵兩岸金融合作走入實質性階段,有臺灣專家比喻這是繼“三通”後的“第四通”;同時有關主管部門則認為,MOU只是入場券,臺灣需要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才能獲得好位子。

  銀行業將互設分支機構

  在MOU涉及的銀行、證券及保險業中,銀行業相互設置分行備受關注。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預計最快下周就會公佈配套法案,一旦公佈遊戲規則後,兩岸銀行相互開設分行、子行、參股等,就可正式起跑。

  中國銀行日前就表示,待MOU配套的相關辦法公佈實施後,中國銀行將在第一時間遞交申請報告。第一批到大陸設立辦事處的臺灣土地銀行表示,目前分行行址、人力配備都已準備完成;第一銀行也表示,目前除了已完成升格後上海分行的未來三年營運計劃,先前臺灣“金管會”提出登陸的銀行財務要達到相應標準,一銀也已在去年底達到甚至超過同業平均標準。

  臺灣媒體十五至十六日都大篇幅報道MOU上路所帶來的影響。臺灣政治大學金融係教授殷乃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MOU將帶來極大效應,應當視同是把金融市場大門打開,讓市場流動性加大,是繼“三通”以後的“第四通”。

  對於島內有人稱陸資銀行來臺會“以大吃小”、“以商逼政”,殷乃平認為這就是以政治思維在看經濟議題。他説,如果以經濟角度來看,因為每個市場都有其特性,臺灣金融市場開放得早,競爭激烈,陸資銀行來未必可以做得好,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QDII上限五億美元

  在證券業,臺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敦義十五日晚間核定QDII(大陸合格機構投資者)投資證券管理辦法,初步規定QDII匯入投資臺灣證券資金,上限不得超過五億美元;航空、營建、廣電、電信業等不列入開放領域。目前已登記的兩家QDII本月十八日即可投入臺股。

  島內法人普遍認為,規定上限較市場預期低,但仍可為臺股注入新資金,以大陸整體資産管理金額成長速度及規模,QDII未來的發展潛力可期。市場分析,QDII來臺首波投資標的,將以具知名度的指標股為主,包括臺積電、鴻海、聯發科、宏達電、廣達等不排除都是QDII的最愛。

  同時“金管會”也強調,五億美元只是第一階段開放,未來會視狀況逐步放寬總額及各産業持股比例。

  有ECFA配套才有好位子

  對於各界的熱議,臺灣“金管會”主委陳衝十五日表示,MOU生效只是買了“門票”,但是有“門票”,未必可以有好的位子;因此,還需要透過兩岸ECFA市場準入談判,畫到好位子。

  陳衝説,兩岸MOU簽署,只是取得入場門票,但若依據中國大陸在WTO承諾,臺灣是新進者,很難搶到有利位置。兩岸ECFA協商,就是要打造這個機制,讓臺灣可以利用兩岸ECFA協商,爭取更好的市場進入條件。(完)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