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深入解讀陸資赴臺對兩岸經貿交流的積極影響

時間:2009-07-01 12:35   來源:新華網

  

  問:臺灣的哪些行業對陸資有較強的吸引力?臺灣方面到底開放了哪些領域?

  朱磊:現在開放了三個大的領域,一個是製造業部分,開放了64項。第二是服務業部分,開放了25項。第三是公共建設部分,開放了11項。這些開放領域其實大部分對島內來説是比較成熟的行業,對大陸來講也是具有相對優勢的一些行業,比如説製造業的很多方面,都是大陸企業可以去投資的領域。 

  記者:準備赴臺大展手腳的陸資在哪些方面需要謹慎行事呢?投資時需要注意的具體事項是什麼?

  朱磊:我覺得首先是市場調研一定要充分,要考察島內的市場適不適合你去投資,會不會有足夠的盈利機會。

  第二,對於投資策略要有細緻的考慮,這個包括臺灣當局的開放政策以及配套措施是不是充分,以及未來如果島內政治形勢有所變化,因為臺灣畢竟是兩黨格局,如果政權有輪替,會不會影響你的投資。因此你要考慮到島內投資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你要有規劃,要和島內的整個形勢聯繫起來,這是投資策略方面。

  第三,考慮投資的環境,主要是人文環境方面,就是它的服務是不是到位,選取投資的地點是否合適。如果你在那兒設一個廠恰好是深綠選民比較集中的地區,對你會有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因素都要考慮進去。

  問:如果臺灣再次出現政黨輪替,如何保證大陸企業的投資安全呢?這方面臺灣當局有什麼樣的舉措呢?

  朱磊:一般説來,法規出臺應該有一定的延續性和保持它的規範性,但是我們現在確實看到,臺灣當局開放了大陸企業到島內投資之後有一些雜音,就是島內綠營方面有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開放陸資赴臺投資沒有形成島內共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認為應該重新檢討。如何化解這一難題,就是不能説一邊吸引別人來投資,一邊還存在不確定性,讓投資人感到有風險,這個對投資環境是不利的。所以我覺得臺灣執政當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和在野黨進行溝通,要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去化解別人情緒化、泛政治化的反應。因為在某些綠營人士的眼裏,只要是和大陸加強交流、加強合作、加強開放都是他們反對的,所以他們就會有一種情緒化、泛政治化的反應,這種需要合理去化解,通過溝通、協商或者比較務實的辦法去化解。

  問:赴臺陸資在臺灣是否會形成雙贏的局面呢?

  朱磊:我想會形成雙贏的局面。因為這個本身就是一種市場行為,大陸企業到島內去投資一定是有利可圖才去得,不會説是賠錢還要去投資。對於島內來説,在現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有大量的資金注入,這個對於刺激經濟活力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問:陸資赴臺與臺商投資大陸形成了大陸與臺灣在經濟上的互動,這對兩岸經貿交流有什麼意義?

  朱磊:第一,可以使兩岸經濟往來正常化得以最終實現。因為我們知道,經濟往來經常化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實現。我們看到通航、通郵在去年底基本實現了,但是通商一直處於單向狀況,現在開放大陸企業到島內投資,基本上形成了兩岸雙向投資的格局,這個格局的實現意味著兩岸經濟往來正常化基本實現了。在正常化基礎上,兩岸可以進行進一步的交流。

  第二,意味著兩岸經濟進入了大合作階段。從去年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以來,已經是進入一個兩岸關係大合作、大發展、大交流的時期。雙向投資的實現,對於經濟大合作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