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簡介

時間:2010-04-12 08:43   來源:台灣網

張艾嘉

  張艾嘉(1953年7月21日-),英文名:Sylvia Chang,臺灣嘉義人,祖籍山西五台縣,其父為臺灣空軍軍官,外祖父魏景蒙曾任臺灣第六任“新聞局長”、“中央通訊社”社長等職,並獲前“總統”蔣經國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張艾嘉是臺灣重要電影導演、演員與流行音樂作曲家、歌手。張艾嘉演技出色,編導風格突出,屬於多才多藝型的藝術家。

  張艾嘉自學生時便在空軍廣播電臺演唱,之後由電臺轉到電視,在中視的“每日一星”中亮相而逐漸開展了其演藝生涯。

  1972年張艾嘉赴港發展,剛開始在電視節目中擔任主持人並在單元劇中亮相。張艾嘉早期在香港的電影扮演剽悍女警官的角色,最著名的是與麥當雄合作的《最佳拍檔》。

  1972年演出首部電影《龍虎金剛》,後又由導演羅維介紹加入嘉禾公司,簽五年基本演員合約,但演了兩部片後,次年便和嘉禾解約。在70年代瓊瑤文藝片盛行時,張艾嘉並不特別受到矚目,但其表演已漸漸出色。

  1976年以《碧雲天》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及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的金皇冠盾牌演技特別獎。曾到美國受過短期的演員表演訓練,並在拍戲時和李翰祥導演學習表演,而在拍攝胡金銓導演的《山中傳奇》時,嚮導演學習編導和剪接技巧,並向一同拍戲的孫越學習攝影,因此推進了其向幕後工作前進的腳步。

  在1981-1986年演出一系列香港新藝城的影片後,才華受到賞識,受聘擔任香港新藝城公司臺灣分公司的總監。當時網羅了臺灣新電影時期的重要導演,如:楊德昌、柯一正、林清介等,且曾監製及主演過《臺上臺下》、《海灘的一天》、《搭錯車》等影片。其中還以《海灘的一天》被影評人協會選為1983年的年度國語片最佳女演員。但後因體力不堪負荷而辭去新藝城的總監職務,便專心於拍片,其總共拍過70多部影片,戲路寬廣。

  她執導的作品大多以女性角度出發,與當時充滿男子氣慨的港産動作片有很強烈的對比。她比較出名的作品有《最愛》 (1986年)、《新同居時代》 (1994年)、《少女小漁》 (1995年)、《心動》 (1999年)、《想飛》 (2002年)、《20-30-40》 (2004年)、《海南雞飯》 (2005年)等。

  張艾嘉在1976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是廣受肯定的開始,時年21歲。1980年第一次以《茉莉花》一片提名挑戰金馬獎影后,終於在1981年以《我的爺爺》一片榮登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寶座,1986年作品,《最愛》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雙提名,最後獲得影后。《最愛》曾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八項提名,另又獲得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堪稱張艾嘉執導與從影以來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張艾嘉繼續參與演出和創作,2001年與梅艷芳皆再度提名金馬獎影后,敗于新人秦海璐。但次年即以《地久天長》一片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雙料最佳女主角,證明張艾嘉的表演創作生涯仍活躍不衰。

  張艾嘉的音樂創作與表演作品亦甚多,“童年”、“忙與盲”、“明天會更好”等作品膾炙人口。張艾嘉曾與創作者羅大佑交往,其綽號“小妹”以此而來。據稱羅大佑若干情歌創作與他和張艾嘉的交往有關。但由於觀念差異,以分手收場。羅大佑以名作“是否”一曲紀念兩人的感情。張艾嘉後來結婚,夫婿是王靖雄先生。

  作品:

  導演

  《海南雞飯》   (2005年)

  《20-30-40》   (2004年)

  《想飛》 (2002年)

  《心動》 (1999年)

  《今天不回家》 (1996年)

  《少女小漁》 (1995年)

  《新同居時代》 (1994年)

  《夢醒時份》 (1992年)

  《莎莎嘉嘉站起來》 (1991年)

  《黃色故事》 (1987年)

  《最愛》 (1986年)

  出演

  《最佳拍擋之女皇密令》

  《最佳拍擋大顯神通》

  《最佳拍擋》

  《最愛》

  《我的爺爺》

  《地久天長》

  《阿朗的故事》

  配音

  泰山

  音樂

  《愛的代價》

  所獲獎項:

  1976 以《碧雲天》獲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第二十二屆亞洲影展的金皇冠盾牌演技特別獎。

  1981 以《我的爺爺》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6 以《最愛》獲得第二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5 第四十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

  1996 以《今天不回家》與李崗獲得第四十一屆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1999 以《心動》獲得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