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委員建議在中西部打造兩岸交流交往基地

時間:2011-03-04 14:55   來源:新華網

  “目前兩岸之間交流交往的先行先試區域均在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為什麼不在大陸的中西部地區打造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基地呢?”來自重慶的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臺盟重慶市委主委李鉞鋒2日對記者表示。

  2010年以來,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臺企西進步伐明顯加快。臺灣和大陸中西部地區的遙遙“握手”,成為臺籍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以臺盟中央名義提出的黨派提案提出,結合下一個十年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和臺資轉移的特點,在大陸中西部重點地區和城市佈局一批産業平臺,優先引導臺資向重點園區聚集,切實打造兩岸經貿文化合作的優質平臺。

  這份提案建議,進一步引導臺資銀行及金融、保險、證券等機構到中西部的重點城市落戶,依託中西部成立的保稅港區和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積極開展“人民幣和新台幣結算”的試點工作。

  “重慶是大陸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支援重慶作為兩岸交流交往的先行先試城市,對縮短地區發展差距會有極大幫助。”李鉞鋒説,2010年,重慶新增臺資企業16家,合同臺資19.58億美元。這些成績縱比可喜,與一些地區橫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重慶對臺交流交往的平臺建設少、小、散,發揮集聚效應的基礎條件差。

  祖籍臺灣中壢的李鉞鋒希望,適時增加渝臺之間的直航班次,確保至少每天一個航班;將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試點擴展到重慶乃至西部。

  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臺資轉移的政策試點,是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話題。臺盟中央的黨派提案建議,在中西部地區試行兩岸貿易“綠色通道”制度,建立中西部重點城市與臺灣地區口岸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合作,最大限度保持雙方的通關順暢;積極探索臺資增量資本回流臺灣的機制,通過允許臺灣限制性高科技企業落戶大陸後産生的增量資本,在一定限額內自由流動兩岸經濟實體的制度,打消臺灣在高新技術出口後産業空虛化的擔憂,促進兩岸的共同發展。

  目前,重慶擬在獲批的國家級開發區“兩江新區”內選址創建面積10至15平方公里的“重慶臺灣新城”。李鉞鋒建議,除了從産業政策上加快支援促進和臺灣的經貿交流合作外,還應在這一區域內啟動建設包含臺胞居住、入學、就醫等各項社會事業,實行兩岸教材編印、學歷確認、就業服務等各方面的接軌。

  “讓臺灣同胞真正成為在地市民安居樂業,有了好的感覺就會産生發自內心的感動,進而就會不斷擴大交流交往。”李鉞鋒説。(記者 李寒芳)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