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投洽會上催生“ECFA”之聲四起

時間:2009-09-14 13: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廈門九月十日電題:投洽會觀察:投洽會上催生“ECFA”之聲四起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對跨國投資造成的衝擊陰影,促使世界各國和地區積極尋求應對之策。值此之際,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其“中國窗口,世界平臺”的氣勢,再次迸射迷人魅力:萬商雲集在對危機獨具抵抗力的中國,尋覓轉危為機的福音。更有得天獨厚條件抱團取暖的海峽兩岸,則不失時機在此平臺上發出催生“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聲音。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必然促使世界各個經濟體尋找更多合作夥伴相互支援的願望日益迫切。對於經濟充滿高度互補性的海峽兩岸而言,建立更緊密經濟合作機制,不啻是兩岸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途徑,這已是兩岸業界的共同呼聲。

  首次率團前來參加投洽會的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在出席本屆投洽會專門圍繞兩岸簽署ECFA議題而舉辦的“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上明確表示,臺灣企業界領袖對ECFA有強烈的需求,加速兩岸簽訂ECFA有非常正面的意義,臺灣業界對此充滿高度期待。

  王志剛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細數兩岸早日簽定ECFA的種種好處,諸如有助於解決稅捐減免、投資保證和其他許多問題,使雙邊貿易更加暢通等。王志剛目光所及,還遠眺臺灣金融、保險等大型服務業登陸問題。在他看來,這些領域兩岸之間尚存若干問題有待解決,ECFA的簽署恰恰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

  臺灣富邦金控股份公司總經理龔天行蒞廈參加兩岸銀行業高峰會,也表達了兩岸加速簽署MOU (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 和ECFA ,進一步密切兩岸金融合作的強烈願望。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環大西洋兩岸的全球金融中心光環減弱,隨著亞洲經濟實力的增強,今後全球金融中心有望從大西洋兩岸向海峽兩岸三地發生移轉,兩岸金融業界現在就應著手準備,展開更好的合作。

  臺灣學界對於兩岸順應潮流,建立經濟合作機制也在不斷呼籲。蒞廈參會的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碧珍表示,兩岸目前已有非常密切的互動與産業分工,大陸已成為臺灣最大海外投資地和出口市場;臺灣的生産、技術與行銷、管理經驗,可供大陸進一步提升經濟的借鑒。

  從業界到學界,臺灣有識之士大聲疾呼兩岸早日簽訂ECFA,無不説明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是大勢所趨,而且迫在眉睫。兩岸簽署ECFA條件已臻成熟。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參加本屆投洽會時就此問題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下探討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有利於兩岸共同應對挑戰,共同發展。“寒冷”之時,兩岸應抱團取暖,深化合作。

  大陸業界對於兩岸建立更密切的經濟合作機制也滿懷期待,特別是在國務院出臺支援海西建設《意見》,海西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之後,大陸業界十分重視這一發展機遇,福建更是期盼近水樓臺先得月。正積極推動在臺北設立代表處的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在本屆投洽會上大聲疾呼兩岸彌合政治分歧,簽定ECFA和MOU,為加快兩岸金融業攜手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創造條件。(完)

編輯:徐維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