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及港澳影視合作迎來“黃金機遇期”

時間:2010-06-18 10:57   來源:新華網

  由兩岸及港澳電影人合作拍攝的澳門題材影片《星海》前不久在臺灣開幕的“第二屆兩岸電影展”上受到好評。這部講述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獨特人生經歷的影片在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再度成為兩岸及港澳電影人的熱議焦點。

  《星海》只是近年來兩岸及港澳影視領域合作案例的縮影之一。根據相關優惠政策,2004年以來,每年約有數十部香港與內地合拍影片相繼享受了內地電影待遇。海峽兩岸合拍片的相關政策近年來也正在逐步放寬。

  與此同時,《赤壁》《投名狀》《葉問》《十月圍城》等既叫好又叫座合拍片,均凝聚了兩岸及港澳電影人的共同智慧。

  除了推出高票房、高收視率的作品外,在上海電視節和國際電影節期間,兩岸及港澳的圈內人士紛紛表達了牢牢把握合作發展“黃金機遇期”、共同進軍國際市場的期望。

  《星海》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李前寬説,港臺電影近年來已走出低迷,澳門電影方興未艾。面對全球電影業的挑戰,兩岸及港澳要積聚力量,形成合力,提高華語電影的品質。

  長期致力於兩岸電影交流的臺灣導演李行説,《星海》在臺灣首映非常成功。《星海》主演、臺灣明星徐若瑄是吸引臺灣觀眾的一個亮點,加上大陸知名演員張鐵林等前來助陣相關的影展活動,使首映氣氛非常熱烈。

  李行認為,澳門電影業起步比較晚,但一部《星海》可帶動澳門電影的發展,讓人們知道澳門可以拍攝的不僅僅是“賭片”。去年以來,兩岸影視合作還從銀幕走向熒屏。在前不久落幕的第16屆上海電視節上,合拍偶像劇《一起去看流星雨》成為兩岸電視人共同剖析的經典案例之一。

  統計顯示,該劇開播300天,網上搜索量累計超過2500萬次,超過《武林外傳》等大陸熱播劇。

  湖南廣播電視臺廣告與節目經營管理中心節目行銷部主任、“流星雨”製作人姚嘉説,青春偶像劇對於大陸製作單位來説,仍是一個較陌生的領域。由於市場空間相對狹窄、産品數量稀少,一直以來大陸偶像劇市場並不成熟。

  姚嘉指出,通過兩岸合作,湖南臺在創作、製作、宣傳、行銷等方面嘗試整合優勢資源,集合優秀人才。“流星雨”帶來的是一種集臺灣編導、內地演員以及兩岸行銷分工合作于一體的合作模式。

  “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能使我們學到臺灣先進的製作和宣傳方式,內地巨大的市場及行銷操作經驗也給臺灣同仁以啟發,從而可以推動更大範圍的兩岸影視交流。”姚嘉説。

  繼《一起去看流星雨》後,湖南廣播電視臺效倣該模式又製作了續集《一起又看流星雨》。臺灣經典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的導演陳銘章也受邀執導另一部合拍劇《單身公主相親記》。

  不過,當年曾締造《流星花園》“市場神話”的臺灣著名製作人柴智屏也指出,兩岸對偶像劇製作的認知仍存在一些差異,通過初步的合作,有望增進彼此的理解。若想推動更深入的合作則需有一段時間的磨合。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蘇澤光説,《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實施以來,香港與內地在電影業的交流與合作欣欣向榮,合拍片不斷創出佳績。隨著亞洲乃至全球電影業出現“中華題材熱”,華語電影的黃金期可能已經到來。“兩岸及港澳電影人應攜手在全球範圍內振興華語電影”。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相關論壇上,臺灣知名導演王童坦言,大陸的資金和市場,臺灣的豐富創意,加上香港、澳門的經營理念和靈活體制,未來華語電影將大有可為。(記者 許曉青 潘清 常天童)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