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省:用中華傳統智慧推進兩岸關係持續穩定發展

時間:2011-01-28 14: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吳建省今日在香港中評社發文指出,在兩岸和平發展與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中,提升中華文化,復興中華民族,再創中華文化的高峰,給人類以啟迪,造福於世界。吳建省更表示,“我相信,兩岸中華兒女終究會用中華傳統智慧去面對,使兩岸關係持續穩定發展,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全文摘編如下:

  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中華文化在臺灣根深葉茂,臺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它不但融合了本土各學派的精神成果,而且包容了中國各民族、各區域文化的有益成分,在中華民族近代發展過程中也受一部分外來文化。這種多元化的文化是解決世界紛爭的靈丹。當今,兩岸關係呈現出六十多年來未曾有過的良好發展勢頭。但,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難解決。著眼于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只要兩岸人民到中華文化的源頭尋找智慧,中國和平統一是毫無疑義的。中華文化裏的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本文擬從中舉出五點略以探討。

  一、發揚“重和諧,求同存異”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思維理念。本世紀二十年代羅素曾經説過,中國哲學強調和諧,西方哲學強調鬥爭。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和諧的思想可以追溯上古舜時代。據《書舜典》記載,舜曾要求其樂官做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在這裡,和諧不僅是樂律的本質,而且應當是自覺追求的境界。對和諧的推崇在《周易》中也有所體現。《周易乾彖》雲:“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將“和”作為哲學上的概念,最早是由西週末期思想家史伯提出的。先秦諸子中,對“和”觀念多有論述。“和”是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追求的境界。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